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蔡政府两岸关系 美国因素有多重

http://www.CRNTT.com   2016-08-20 00:20:06  


董云裳要求蔡英文做到未来两岸关系绝对“不能有任何形式的僵局或危机”。
  中评社香港8月20日电/台湾淡江大学外交与国关系教授陈一新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7月号发表专文《蔡英文政府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作者认为:“显然,中美两国突然发现,面对台湾新政府的强硬姿态,他们必须暂弃前嫌,一起来‘共治’台湾的某些特定议题,包括台湾的国际空间、柔性‘台独’或文化‘台独’可能泛滥成灾,以及台湾期中选举或‘总统’与‘立委’选前推动全民公投等问题。”文章内容如下:

  两岸关系中一直存在着美国因素,美国的动作则随着两岸关系的实力对比与良窳而调整。

  在两蒋时期,美国在两岸关系中扮演军力平衡者、和平保障者等角色;及至蒋经国后期,尽管雷根“总统”提供蒋经国“六大保证”,台湾也维持“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但是,美国仍鼓吹两岸应展开对话。在两岸于1986年展开两航谈判后,台湾终于发现两岸谈判并没有原先想像的那么可怕。

  2016年520前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在李登辉时期,老布什政府与克林顿政府在两岸关系中仍继续扮演军力平衡者、和平保障者等角色,这从老布什政府卸任前大举对台军售与克林顿政府干预第三次台海危机可以看出一般。1990年代初,两岸各自成立“国务院台湾办公室”与“行政院”陆委会”,在1992年双方达成“一中各表”共识后,透过“海协会”与“海基会”展开一系列谈判,并达成“大陆人民遣返”、“两岸文书验证”等协议。不过,两岸关系因李登辉1995年访美与各种因素而急转直下,大陆并对台湾进行“文攻武吓”,1996年3月人民解放军对台湾南北两端外海各发射一枚飞弹,迫使美国派遣两个航母战斗群至台湾外海,对可能的两岸冲突进行预防性吓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