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改革开放与中国资本主义

http://www.CRNTT.com   2014-09-09 09:03:00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 郑永年
  中评社北京9月9日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今天在联合早报撰文《改革开放与中国资本主义》,内容如下: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形态,从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人们因此把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分割开来。但实际上则不然。“改革”的要点在哪里?改革就是引入市场,发挥资本的作用。毛泽东反对资本主义,但他反对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运作方式,认为这种方式并无助于中国的发展。他并没有反对资本的其他运作方式,中国大规模的工业化本身是国家资本运作的结果。牺牲农民利益、政治动员、高积累和低消费,都可以解读为原始资本积累,因为这样做的唯一目标,就是经济发展和工业的扩张。如果仅仅依靠资本本身的力量而没有国家力量的推动,中国的经济结构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同样,人们也需要了解“开放”的要点在哪里?“开放”一方面是使用外来资本,另一方面是和西方世界连接起来。毛泽东从来没有反对与西方体系打交道。建国之后,毛泽东是要和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打交道的。但处于冷战,东西方交恶,中国是被迫孤立起来的。中国甚至不排斥使用外资。早期中国实行“一边倒”,依靠苏联。苏联的资本也是外资。中苏关系破裂之后,因为外国靠不住,中国才走上了“断裂式”的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和西方打交道,在邓小平发动改革开放之前就开始了。1970年代后期的所谓的“洋跃进”就是对外开放。

  资本主义经济就是资本加市场平台。从经济上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就是资本的多元性和市场的多元性,这改变了毛泽东时代单纯的国家资本和市场缺失的情况。因为毛泽东时代国家的行政性统一和管理,如果要发展市场经济,唯一所要解决的就是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这里可以从三类市场,即地方市场、全国统一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来讨论中国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基层的初级市场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根深蒂固,要恢复初级市场并没有任何困难。实际上,即使在毛泽东时期,除了短期的推行极左路线阶段,不同规模的基层市场(“集市”)一直存在着。改革开放以后,这类市场得到了大解放,发展得异常迅速。现在这类市场遍布全国各地,只要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这类市场。做得好的地方,这类市场已经和国际市场接轨。最著名的就是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这类市场及其所发生的经济交易,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不小。尽管从GDP(国内生产总值)量来说不大,但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