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外贸战略突围是一场持久战

http://www.CRNTT.com   2014-05-12 08:55:00  


中国外贸大国“凤凰涅”仍是一场持久战
  中评社北京5月12日讯/近两年,发达国家欲借“再工业化”重夺国际贸易竞争主导权,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新阵地,对中国出口形成“前堵后追”之势,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经济参考报发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文章表示,中国外贸正在经历被动的“结构再平衡”,而这可能会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紧缩效应”,外贸大国战略性突围仍是一场持久战。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5.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7%,出口下降6.1%。其中3月当月,出口同比下降6.6%。尽管外贸回落有“基数”和“挤水分”的原因,但出口贸易陷入结构性瓶颈则是主因,过往数年热钱流入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外贸增速下滑的趋势。

  过去五年,经常账户盈余已从2007年占国内生产总值峰值的10%降至2013年的2.1%。2013年较2012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为9年来的最低水平。今年一季度,经常项目顺差为7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552亿美元大幅收窄,较去年第四季度也大幅收窄,预计今年整体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将继续下降。

  文章分析,国际收支的再平衡既有主动调控的原因,更有被动调整的原因。去年开始,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开始复苏。按常理中国经济应该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但是这轮经济复苏并没反映到中国出口的走势上。事实上,近两年,发达国家欲借“再工业化”重夺国际贸易竞争主导权,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新阵地,对中国出口形成“前堵后追”之势,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首先,美日欧经济复苏与中国出口出现“脱钩”迹象。2013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动能普遍增强,各国经济较原有增长格局出现程度不同的调整,美国制造业复苏带动实体经济复苏明显。2011年至2012年制造业平均增速达到4.3%,已超过2002年至2007年平均水平4.1%,其中耐用品制造业平均增速达8%,远超2002年至2007年平均水平5.7%。而随着国内要素成本上涨及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开始下降,2011年至2013年,中国商品在美国进口中占比累计下降2个百分点,出现“脱钩”迹象。这一趋势也同样发生在中国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之间。2013年,中国产品出口到传统发达市场占比从去年的40%左右下降至37.6%,并且这一趋势也在今年一季度有所延续。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