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仇长根:民进党两岸路线为何跳不出权谋

http://www.CRNTT.com   2012-05-01 00:39:16  


 
  民进党检讨2012“总统”大选败选教训之一,一部分菁英开始认识到“两岸关系是民进党的罩门”。但能否真正认清这个“罩门”的症结所在,并赋予行动,这对民进党转型攸关重要,否则就不可能走完“最后一哩路”。目前看到的是,民进党内务实派要想冲出困境,却举步维艰。不久刚出炉的民进党败选检讨报告,广受各界瞩目,令人遗憾和不解的是,在这份报告中,民进党将败选归结为“执政信赖度不够”、“中国因素影响的因应”以及“基层经营与政治板块的突破”等细枝末节问题,不但没有对败选主因——坚持“台独”、否认“九二共识”作出正面、深刻的检讨,相反是掩盖其顽固坚持“台独”路线的错误,避重就轻,讳疾忌医。

  再看几位民进党政要败选检讨观点,在两岸路线上还是不脱“权谋性”的阴影:曾提出“宪法一中”与“一国两市”概念的前民进党主席谢长廷,日前在媒体表示:绿营两岸政策应贴近国民党,让台联党固守“台独”。谢的说法意在民进党和台联党可以分工合作,就能达成重新执政的目标,这种为选举而做假的路线改变,人人都可以看出,是阴险的一招,是一种手段的改变,而不是立场的转变,“台独”本质未变。更为可笑且幼稚的是,前台南县长苏焕智竟提出,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应该“政经分开”,一方面发展两岸经贸关系,一方面继续反对“九二共识”。试想,这种“脚踏两只船”的主张,这样“权谋性”的调整,台湾民众可能接受吗?大陆可能接受吗?

  民进党上下热烈检讨两岸政策之时,除激进“台独”势力牢牢坚守所谓“台湾主体性”立场外,党内务实派中也确有头脑清醒之士。新潮流“立委”段宜康表示,民进党要摆脱“反中锁国的刻板印象,两岸政策应是立场坚定、态度友善、政策有弹性”。“立委”赵天麟则说,“两岸在各层次、民间都有交流,民进党曾经执政,现在也寻求再执政机会,不能自外于两岸交流,应卸下心防,建议从智库或非正式座谈开始与中国(大陆)建立互动管道”。“立委”李应元更直言,民进党如果不检讨两岸政策,到2016年还是一样,选举再热、呼声再高,到最后一个礼拜还是发现大势已去。台湾智库谘询委员张国城称,民进党要执政,“九二共识”等七个关一定要过。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说,民进党的两岸立场至少要和全球同步,否则就如这次大选,必将引来中美联手封锁;当全球都和中国打交道,民进党如果置身事外,最后只有等待被历史淘汰。凡此种种言论,如果判断不错的话,还是让人感觉有“权谋性”之虞,这些所谓建言的目的,皆为民进党胜选执政之目的,仍未找到民进党要执政,决不能固守其“台独”党纲这一要害。因为简单的道理之一是,“台独”将给两岸造成的危害及危险性,台湾民众已经越来越清楚了。

  摒弃权谋 认清大方向才有希望

  这些日子,民进党一些重量级领导人,如高雄市长、代理党主席陈菊、前“立委”洪奇昌、罗文嘉、民进党中执委洪智坤等,也都提出加强两岸交流的意见,或建议恢复“中国事务部”,或在大陆设立“中国代表处”,或建议党主席等重量级人物访问大陆。同样,凡此种种言论或想法,说明民进党内已经有不少人开始酝酿如何改变、调整两岸路线。如果这些建议能够实施,将是民进党朝两岸政策重大改变跨出的第一步。但是,出发点不能只为选举胜利,否则台湾选民还是会觉得民进党的两岸路线,仍然是权谋与投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