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仇长根:九二共识是“定海神针”

http://www.CRNTT.com   2012-01-31 00:24:40  


 
  九二共识是稳定台海大局的“定海神针”

  自从有了九二共识,两岸关系一路走来基本稳定、趋于和缓,而且取得多个积极而重要的进展。仅从两岸高层领导接触交往看,其中影响最大、引起世界关注的要数:

  (1)1993年4月汪辜会谈。会谈地点虽然选择在新加坡,议题局限于经济性、事务性、民间性。但那次会谈,毕竟是国共两党隔绝了48年后首次派出代表的高级别会谈,其重要性和深远的意义在于,汪道涵与辜振甫会谈为两岸高层领导人的首次公开接触,打开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通道,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一个令人振奋的积极信号,显现九二共识发挥的“神力”多么关键和重要。

  (2)1998年10月汪辜会晤。时间相隔5年,辜先生与汪先生又在上海会晤。值得回味的是,会晤的地点安排坐落在上海外滩著名的和平饭店的和平厅。这次两老见面已无需到外国,而且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在北京亲切会见了辜先生,两岸关系融洽、良好的气氛一下子上升许多,两会沟通管道随之顺畅许多。原因也是,双方坚持九二共识立场一致,共同维护两岸和平发展大局的意愿一致。

  (3)2005年4月胡连会晤。时间进入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跨过海峡赴北京访问,当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与连战主席的手紧紧握住时,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转折,世界各国的主要媒体都聚焦这历史性的一刻。这一重大事件,其重要政治基础仍是双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分裂。到了国民党马英九上台,两党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分裂的基础上,两岸关系有了快速、全面发展。这段历史脉络清晰表明,只有坚持九二共识,才能稳定两岸大局。

  当然,自达成九二共识后两岸关系也并非完全一帆风顺,曾几经反复。1996年李登辉自认为已坐稳“位子”,开始暴露其“台独”本质,赴美宣扬“两个中国”;1999年7月李公然提出“两国论”,使得原本被看好的两岸关系急转直下。另一个严重破坏两岸关系的就是民进党2000年执政后,以陈水扁为首的少数极端“台独”分裂势力,明知不可为,却硬要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抛出所谓“一边一国”论。最终,台湾民众用手中选票终结了民进党8年的执政权。如今,以蔡英文为代表的民进党,怀疑、否定、不接受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从根本上讲,一是民进党“台独”本质末变;二是顾忌“台独”基本盘铁票流失。

  其实,更危险的是否定九二共识将严重冲击两岸和平发展。2011年7月29日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美国指出:否定九二共识,会产生三个“难以想像”,即难以想像两会如何继续协商解决问题;难以想像两岸如何建立互信良性互动;难以想像两岸如何为深化合作提供良好气氛。现在岛内有一部分人认为,民进党是否承认、接受九二共识已不重要,九二共识是大多数台湾民众的公约数才是最重要的。此话有一些道理,民意为天,人民为大,大多数台湾民众知道,否认、拒绝接受九二共识,只是民进党为反对而反对的藉口;大多数台湾民众不会认同、也不希望两岸关系重走老路、重蹈紧绷、僵持的覆辙。但是,作为未放弃“台独”党纲的民进党,如果不承认九二共识,将可能是两岸关系逆转的最重要因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