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双十协定有意义 和平协议助双赢

http://www.CRNTT.com   2011-10-10 00:22:34  


 
  签订两岸和平协议,是“先易后难”不断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的具体体现

  签订两岸和平协议,有助于加强两岸政治互信。从远的讲,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已有20多年。近的看2008年以来,两会恢复协商、海空实现直航、陆客赴台观光、两岸达致10多项合作协议。但两岸政治互信仍显不足;交流还有障碍;民众还有误解;台湾还有人敌视大陆。尤其,台湾每逢选举,国、民两党争夺执政权,两岸议题必成选战热点,而有时甚至成为主要议题,这本是岛内朝野政党利益驱使造成,无奈硬与大陆挂钩,问题之一出在两岸政治互信不足。

  要解决两岸政治互信问题,当然需要从多方面因素着手才能解决,笔者认为,首靠民意。民意靠什么?靠两岸深化交流。能否进一步深化交流?主要靠加强两岸政治互信,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回圈。其实,现在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就是一种建立政治互信的具体内容,不要简单认为谈政治议题,才算是建立政治互信。通过经贸文化舞台,渐进发展积累,达到政治互信,否则谈政治是空心的、脱离实际的。而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到一定阶段,政治互信达到一定程度,政治互信的量变自然上升为质变。因此,签订两岸和平协议,同样是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的更高级的具体行动,目的就是要加强两岸政治互信。同时,让台湾民众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加强两岸政治互信的重要性。

  签订两岸和平协议,是“循序渐进”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安全保证

  长期以来,岛内多家民调结果显示,民众高度期待早日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十多年前的1998年10月台湾公共电视台民调显示,高达78%的民众赞成两岸能在进入21世纪之前,签署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和平协议。2008年5月《远见》杂志民调显示,71.6%的台湾民众认为,应该签订两岸和平协议。毫无疑问,两岸兵戎相见,已成历史,同胞血浓于水,情同手足。签订两岸和平协议已具备了重要的民意基础,已成为两岸民众共同期待的目标。针对民意求和、求安的实际情况,台当局应当相信人民会支持,即使少数人有疑虑,通过正确的宣传、引导,是可以释疑解惑的。两岸和平,稳中求进,符合主流民意;停滞不前,无所作为,没有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人民最终会站出来明辨是非。当然,对两岸和平发展的进度、速度、深度,急不得,要循序渐进;对两岸和平发展的进度、速度、深度,也拖不得,要防止“夜长梦多”。

  历史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量变到质变是客观规律,任何政治力量或人为阻挡,都是徒劳的。30年前的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三通”问题,但没提时间表,也不可能有时间表。30年后的2008年12月,两岸“三通”终于实现,这就叫“水到渠成”。更重要是,为了确保两岸和平发展不致逆转,防止出现不可预测的高度风险,签订两岸和平协议,确有其必要性,谁能保证迄今仍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民进党,不会东山再起,将重蹈两岸紧张、危机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