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一个中国”话语体系逻辑与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6-12-15 00:08:28  


 
  结语

  正如本文在开篇时所言,理论的薄弱绝不意味着现实的失败,“一中”经典表述面临的挑战并不必然意味着“一中”框架的挫败,但是,理论的薄弱却必须同样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在新形势下,广大涉台理论工作者应立基于“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治与法理事实,以维护和促进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指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引入新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积极补充、完善和更新“一中”经典论述,为解决对台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贡献智识。关于失去“听众”之后“一中”话语体系的更新问题,囿于篇幅,本文不做展开,作者将另文详述。

  注释

  ①如周叶中在《“一国两制”法理内涵新释》(《中国评论》2014年12月号)中提出“一国两制”在台湾已被“污名化”和“标签化”;庄吟茜在《“一国两制”在台湾的污名化:剖析与澄清》(《台湾研究》2016年第1期)中着重分析“一国两制”在台湾走向“污名化”的原因;张笑天在《为什么我们即将在理论上失去台湾?》(《全国台湾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提出近年来台湾民意发生深刻变化,“拒统”成为岛内共识,两岸现有的统一论述已经(或即将)失败。

  ②相关文献如李松林、祝志男:《中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考察》,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176-180;林震:《试析“一个中国”原则的来源和内涵》,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刘佳雁:《两岸政治关系中“一个中国”问题之省思》,载《台湾研究》1998年第4期等。

  ③相关研究成果参见张凤山:《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载《台湾研究》2000年第1期;伍俐斌:《〈马关条约〉是否“割让”台湾给日本之考辩》,载《台湾研究》2013年第3期;徐晓望:《元代求及台湾、彭湖相关史实考》,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等。

  ④崔之清主编:《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与现实的实录》,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⑤相关文献如范宏云:《从国际法的承认理论与实践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载《江汉论坛》2003年第6期;姚礼明:《从主权概念、国际法看中国对台湾拥有绝对的主权》,载《台湾研究》2001年第1期等。

  ⑥〔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赵力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331页。

  ⑦参见范宏云:《国际法视野下的国家统一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9页。

  ⑧曹永和:《台湾史研究的另一个途径——“台湾岛史”概念》,载《台湾早期历史研究续集》,联经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449页。

  ⑨王泰升:《台湾法律史概论》,元照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4页。

  ⑩参见陈隆志:《台湾国家进行曲》,载《新世纪智库论坛》第39期。

  ⑪民进党:“台湾主权决议文”(1990年)。

  ⑫参见朱松岭、许崇德、易赛键:《“法理台独”理论根源之批判》,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⑬张萌:《从台湾课纲微调事件探析台湾史研究的史观变化》,收录于《首届复旦大学两岸青年论坛学术论文集》(未出版,2015年12月)。

  ⑭参见叶俊荣:《珍惜宪法时刻》,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