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美国亚太同盟格局与南海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16-12-14 00:06:56  


 
  中美两国南海地区利益角逐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6年3月31日举行的中美双边会议中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具有与众不同的意义,因为这是在美国召开的核安全峰会前安排的唯一的双边元首会议。本次会议即刻彰显了两国关系日益提升的整体重要性,但同时也体现了解决日趋紧张的中美局势的特定需求。本次会议以南海主权问题作为首要的议题,同时还涉及了其他热点话题。

  习近平主席曾于2015年9月24日至25日应奥巴马之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在中美双边峰会中就美国担忧中国在南海的意图做出了回应。习近平表示,中国在有争议的南沙群岛“无意搞军事化”。此前,中国在南沙群岛的七块低潮高地(low-tideelevation)上完成了填海造岛工程。中国还在这些人造岛屿上修建了两个飞机场并配备了有关人员,但其目的是向在附近水域内捕捞和通航的船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作为冷战遗产,美国同菲律宾长期拥有战略同盟协议《美菲共同防御条约》④。菲律宾同意对美国军队开放其五个空军基地,包括巴拉望岛上的空军基地,而该岛与南沙群岛的人造岛屿距离最短。当美国质疑中国在增加军事力量方面的意图时,我们也可以反问美国在南海海域附近增加兵力目的何在。所以当中国政府发言人被问及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的部署时,也间接地提到了美国军舰及声称的战斗机在南沙人造岛屿附近开展的“航行自由”行动的法理依据。

  结语:南海问题实质是中美的大国博弈

  作为传统强国的美国和新兴大国的中国在中国周边地区的摩擦和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处理这些摩擦、避免公开冲突并保护各自的利益是中美未来关系的重大挑战。中美领导人都声称,不希望双边关系陷入零和竞争,但两国政府的行为却体现了国际关系理论中所谓的“安全困境”,即:两个竞争对手都将己方的举动视为防御性行为,将对方的举动视为攻击性行为。对方的攻击性行为为己方采取防御性应对举措提供了依据,这会导致风险升级。

  中美双边会议是缓解矛盾、避免冲突升级的大好时机。不过认为中美能达成“大交易”,并退出竞争无疑是天方夜谭。更为实际的结果是美国向中国承诺,对中方采取的新行动的限制会有所减弱,但是不会排除美国进行新的关键性或永久性军事部署。

  作为外交斡旋的最佳契机,更远大的目标就是利用外交方案解决双边国家领土主张重迭的问题。中国在2015年修建的人工岛屿如果说未能加强法律主张,但至少也巩固了在南沙群岛的实际影响力。

  鉴于捍卫主权对于中国及其他各国的重大政治意义,中美两国领导人就缓解南海“安全困境”而达成外交妥协的前景可能并不太乐观。但是中美两个大国双边关系的发展重心因无关紧要的岛屿及其主权问题而日渐偏移,这至少应引起两国领导人的反思。中美两国应使两国政府官员和军事力量将领保持克制,并强调共同维持现状、维护国际法的权威、以及促进争端的和平解决。两国领导人应及时联手应对“安全困境”,以双赢博弈的思维方式来替代“修昔底德陷阱”式的零和博弈思维方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