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中评智库:台湾青年政治意识面向及生成

http://www.CRNTT.com   2016-12-04 00:31:45  


 
  注释

  ①王邦佐等编:《政治学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页。

  ②(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度》,张明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55页。

  ③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台湾指标调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④陈孔立:《两岸之间的文化冲突》,载《台湾研究集刊》,2014年第1期,第6页。

  ⑤(法)克里斯托付.安德列:《自尊的力量》,余春红、高巍译,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版,第12-13页。

  ⑥包刚升:《民主崩溃的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17页。

  ⑦唐桦:《两岸青年交流的现状与路径建构——以政治社会化为视角》,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第15页。

  ⑧陈孔立:《两岸文化的本质差异》,载《台湾研究集刊》,2013年第4期,第3页。

  ⑨王建民:《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载《今日中国》,2015年第2期,第70页。

  ⑩(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高铦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14页。

  ⑪周穗明:《“后现代”的选择:西方兴起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第1期,第55页。

  ⑫范世平:《从“九合一”选举看台湾社会变迁与青年政治参与变化》,载《台湾研究》,2015年第1期,第34页。

  ⑬王鸿志:《台湾移动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政治影响评析》,载《台湾研究》,2015年第2期,第46页。

  ⑭张煜麟:《“网络化自我”的生成——台湾青年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个案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6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96页。

  ⑮(法)皮埃尔.布厄迪:《实践感》,蒋梓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34页。

  ⑯孙立极:《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载《人民日报》,2015年5月5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