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 
中评论坛:国民党的主要挑战与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6-12-01 00:08:59  


 
  在具体的作法上,就是要对大陆资金和大陆人士来台,采取更开放的态度,把现行大陆企业来台投资的业别项目清单和大陆人士入境台湾的管理办法,做比较大幅度的修改,包括把大陆企业来台投资的业别项目清单改为负面表列,以及给予大陆人士在入出境上和一般外籍人士同等的待遇。但是,建议了这么多年,一直都见不到应该有的政策调整。所以,马政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对两岸关系很重视,也经营出一个良性互动的两岸关系,但是,实际上心态还是非常保守的。马英九嘴巴上会讲说大陆虽然是威胁但也是机会,然而,心中的衡量实际上还是把大陆当作威胁而不是机会,或者最少是威胁大于机会。

  我们从经济学上很简单的贸易原理来观察,就可以发现两岸之间在要素流通上,存在着非常多的人为障碍,使得台湾方面无法充份利用大陆的成长动能。两岸之间地理距离这么近,产业互补性这么强,如果生产要素的流动很通畅,以大陆市场规模之大,不可能出现大陆的经济成长率是7%、8%以上,而台湾却只是“保1”、“保2”的局面。两岸经济成长率出现大幅落差,主要显示的,就是两岸之间在要素流通上,有非常多的障碍,尤其是大陆资金无法进入台湾,让台湾失去了利用对岸活水的机会。

  台湾无法利用大陆的活水,就是自外于全球经济成长的火车头。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发生之后,一路下来,大陆对于世界经济成长的贡献,比美国加日本还来得大。我们只要看一个简单的数字,就是去年大陆的GDP是台湾的20.8倍,如果未来5年大陆能够维持“十三五”规划所设定的6.5%的经济成长率,那么,大陆的经济规模就会每年增加1.3个以上的台湾,其中的机会或动能何等庞大。台湾方面如果能好好利用,将会是非常大的机会。但是,如果在心中还是把大陆当成威胁,想要敬而远之,或者处处设限,那就用不到这些动能,吃不到这个机会,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其实,从1996年李登辉宣布“戒急用忍”,放弃以大陆作为腹地来将台湾经营成亚太营运中心的那一刻开始,两岸的产业或经济发展就开始分道扬镳,台湾就没有办法有效运用中国大陆成长的活水。这条被割裂扭曲的路径,即使在马英九执政的八年期间都没有办法再扭转过来。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他自己心中有着包袱,很在意人家骂他“倾中卖台”。但是,经济事务就必须依循经济规律来办事,经济规律不会因为政治考量而转弯,不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结果,就一定会牺牲经济效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