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吴敬琏:“真刀真枪”地把重点改革推进下去

http://www.CRNTT.com   2016-07-19 07:13:01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
  中评社北京7月19日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后一段时期贯穿着整个经济工作的主线。既然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完成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目标应该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和机制,我们面对的问题就在于,能够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北京日报发表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文章称,我们在上个世纪末期宣布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还存在许多缺陷。一个真正能够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努力地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尽快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基础建立起来,这个制度基础就是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都提到的“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要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人们常常以为所谓“结构性改革”这个提法是中国的特殊提法,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是一个长时期以来在市场经济国家通用的说法。我查了一些文献,当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已经建立起来以后,可能其中的某些制度架构仍然存在问题,所以它就需要对这些不够完善的、存在缺陷的制度架构进行改革,这种改革就叫“结构性改革”。

  在2004年的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提出了一些国家进行结构性改革,当时的IMF研究中心主任拉詹写了一篇文章来解释他们所建议的结构性改革是什么,题目叫做“结构性改革为什么那么难”。其中说,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果、带来的益处是长时期的,但是从短期来说,有一部分人会受损,所以就很难被所有人接受。我们要说的不是这方面的问题,而是他对什么是结构性改革所做的解释,这个解释跟我们现在的情况有很相似的地方。当时有人认为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来自需求侧。拉詹表示不同意这种判断。他指出:“许多经济问题是由市场运行中的问题造成的,而不是因为资源短缺或者需求不足。在大多数经济学家眼中,此时显然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即改变左右市场行为的制度架构和监管架构。”

  明确一点,我们说的“结构性改革”,改的是体制结构,通过体制结构的改革,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实现结构的优化。

  六个方面的改革需要抓紧推进

  文章认为,当前,为了实现结构的优化,为了要改变经济增速下行而效率又没有能够提高的被动状态,我们需要抓紧进行六个方面的改革。

  一,制定和执行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其实我们在21世纪初期就进行过一轮简政放权,到了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简政放权采取了世界通行的做法——制定负面清单,而不是一项一项地去增加正面清单的项目。政府也布置了两个清单,一个是市场进入的负面清单,一个是政府授权的正面清单。看起来政府授权的正面清单可能有困难,但负面清单是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不但涉及公民的基本权利,还牵扯到对外经济关系,比如中美投资协定的谈判也需要制定负面清单。所以这项工作应该更加抓紧进行。

  二,金融改革。金融改革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这两项上,前一时期进行得比较顺利,甚至超出了原来的预期。但仅有这两项重要的价格改革还不能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成功。比如说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比如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都需要其它方面的配合。而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在当前杠杆率这么高的情况之下,民间的投资意愿低落,而人们在资产负债表出现某种衰退的情况之下,不愿意把资金放到流动性比较低的领域,不愿意放到实体经济中去,这种情况之下金融的加快改革有更重要的意义。

  三,国有经济改革。国有经济的比重虽然没有绝对优势,但它掌握了全社会最重要的资源,而且它所处的行业往往是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居高临下地位。所以,如果它们的效率不能有所提高,就会拖住整个国民经济的后腿。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国有经济的改革有一个重大突破,就是要把对国有企业的管理由直接管企业(即“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变为管资本。这一决定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国有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中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才能实现各类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