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尹茂祥:台湾年轻世代 政治认同现状与特点

http://www.CRNTT.com   2016-06-19 00:02:52  


 
  特点及趋势

  (一)台湾年轻世代“国家认同”的异化错位与两岸观的纠结矛盾,是30多年来台湾政治社会化发展与“本土化”教育的必然结果

  依照政治社会化的理论,重要社会事件较容易对处在青春期晚期以及成年早期“形塑年代”的个体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台湾年轻世代的认同,除了要关注其省籍背景、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外,更要考察台湾的政治社会化进程及历史文化教育。简单来说,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将其政治文化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过程。1949年国民政府退台后,在岛内推行军事戒严体制,斩断与大陆的一切联系,造成两岸长期的隔阂与对立。80年代以来,国民政府宣布解除戒严令,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开启了台湾“本土化”和民主化的进程。与此相伴而生的是,岛内社会的政治文化从“三民主义”逐渐转向西方的民主、自由观,民众的大中国意识也逐步被台湾意识所取代。正如台湾学者郭正亮指出的,“政治自由化、民主化和本土化的附带结果是,“中华民国”的威信消退和台湾文字图腾相对地上升”。⑤

  在文化教育领域,李登辉、陈水扁主政台湾的20年间,推行一系列“去中国化”和“文教“台独”政策,大力宣扬“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台湾史就是‘国史’”。再加上两岸在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台湾年轻一代对大陆充满较强的排斥心理,很难再有“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意识与认知。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在两岸政策上奉行“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刻意迎合台湾主体意识,核心仍是维持两岸现状。尤其是马英九当局在文教政策上,一直未对李、扁时期的“文教“台独”遗留进行彻底的拨乱反正,使得年轻一代在“国家认同”和统“独”立场上的偏差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纠正。

  (二)台湾年轻世代国族、统“独”意识较为淡化,但“去中趋台”的趋向短期内难以扭转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数台湾青年已经从父辈的族群争议和悲情意识中走了出来,他们不受蓝绿绑架,没有“本省”、“外省”区分,不受统“独”意识形态挟持,对“国家”、归属、统“独”这些概念越来越淡漠。对他们而言,“独立”或者统一都不具备现实的紧迫性。虽然他们自认是台湾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坚定的台湾“国家认同”。⑥同时,当代台湾青年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价值观念,他们更加注重的是民生、阶级议题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对两岸关系走向不确定的情况下,会更倾向于维持现状,两岸关系的发展还没有进入他们的视野”。⑦从民调数据看,大多数青年人的“国家认同”还是维持在“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种观念,对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也能接受。2014年8月台湾《竞争力论坛》民调显示,在“具有共同血缘、语言、历史文化”前提下,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民众比例为87%,较上一季增加3.2%。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