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环球时报:横比竖比今天的中国经济都非最难

http://www.CRNTT.com   2015-05-06 08:26:44  


中国经济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独特时期”,但纵观改革开放史,横看全球,这又是一个“普通的时期”。
  中评社北京5月6日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路上行,如今遭遇了明显的下行压力。这是个大问题吗?看来是的。但它是个“正常的”问题吗?同样是的。

  环球时报发表社评表示,中国经济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独特时期”,但纵观改革开放史,横看全球,这又是一个“普通的时期”。说它“普通”,是因为中国经济不断经历困难,哪一年过得都不容易。现在显然不是中国经济最近三十几年“最困难”的时期,与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我们更不是“最倒霉”的那一个。

  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后期“物价闯关”时的艰难和风险吗?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时数以千万计职工下岗时的阵痛吗?本世纪前十年经济增速狂飙,但污染达到最高峰,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等重大责任事故频出,通货膨胀一再报警,那时候这个国家真的很好过吗?

  文章称,回头看,我们常常忘记曾经走过的险境,记住的是不断累积的成果。现在遇到经济下行压力,一些人又觉得“受不了”了。他们相信这一次的困难“最严重”,“性质和以往不一样”。而事实上,这样的“危机感”在中国社会穿走了一次又一次,我们今天的“特殊沉重”一点也不特殊,它几乎伴随了这个国家改革开放的一路。

  与世界横着一比,我们如果愁眉不展,尤其会令世界吃惊。因为中国直到今天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最快的国家。我们自己的尺子是曾经有过的两位数增长,但这把尺子对世界来说几乎是“神界”的,它不太可能长存人间。

  GDP总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全世界只有两个,即使7%左右这把尺子,对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仍属于“半人半仙”级别的。如果“更糟些”,经济增长回落到6%,中国每年也多创造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GDP。这样的增长率决不应是中国社会沮丧的理由。

  文章指出,中国做大了,“新常态”横亘在我们面前。这个国家的经济格局和经济体制都比以前复杂了,多重元素相互交织,塑造出一些我们不太熟悉的倾向。我们既兴奋,又难免困惑。把新环境搞清也是一种挑战,各种理论和假说扑朔迷离,在甄别它们的同时,我们一定要牢记常识,把握住最基本的判断。

  这些判断应当包括:眼下是新中国开国以来最强大的时候,而且我们的强大程度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市场经济已在中国扎根,当前是中国经济运行漏洞最少的时候。目前还是中国经济改革最活跃的时期之一,也是法治建设最认真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潜力仍很巨大,沿海地区与发达国家之间以及中西部与沿海地区之间的差距都蕴藏着大量经济机会。

  中国最大的问题看来不是经济下行压力,而是围绕社会信心以及承受力产生的争议。我们永远都会遇到“严重问题”,但只要社会能够承受它们,我们的抗压力大于压力本身,再严重的问题都将被迈过。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那些困难就是出于这些原因没能打倒我们。

  中国社会今天的韧性没有理由比过去更小。一些人受到互联网众声喧哗表象的影响,低估了这种韧性,而误以为今天的中国社会“很脆弱”。

  今天无疑是中国人自近代以来物质生活最充裕、幸福感来源也最多元和丰富的时期。中国井喷般涌现的国内外旅游大军、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快速增加的电影屏幕,更不要说人们迅速改变的居住和交通条件等等,这些都在为社会承受力提供强大的支撑。

  文章最后说,我们在经历转型期的困难,关于这一点丝毫不必回避。同时这些困难真的没什么了不起,这份信心大概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我们是否能看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