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俄的新型“发展同盟”

http://www.CRNTT.com   2014-11-04 10:24:40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双方均认为发展权是国家的基础权力,就是要尊重人人有饭吃的发展权利。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来逐步实现国家人权和社会制度体系的进步,是一国发展进程中不可被扭曲或逾越的渐进过程。那些认为人权高于国家发展权,或者将人权和国家发展权相割裂甚至对立的逻辑,本身就是对国家发展因果关系的倒置或扭曲。

  从国家发展道路角度来看,双方认为一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模式是与该国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现有的社会阶层与民族架构条件紧密相关的。不同国家之间并不存在某种统一标准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同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应该有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任何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均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例外论”,概括讲就是“鞋穿在自己脚上,合不合适自己知道”的逻辑直白。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双方认为国与国之间的任何矛盾和冲突,应该由涉事的双边国或多边国,通过构建发展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命运共同体来解决,通过建立互利共赢、互谦互谅的和平方式来解决,而不应有带有特定自身利益目的的第三方“拉偏架”式的掺和。并且,将现行的国际规则和国与国之间领土领海冲突中的历史因素对立起来,从长期来看,这并不能有助于国与国之间由于长期历史原因形成的领土领海纠纷的最终解决。中俄之间纠结着复杂历史因素的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就深刻体现了这种包容式的和平解决逻辑的合理性。

  从军事合作关系角度来看,双方均认为不应该设立针对特定第三方的军事联盟。中俄之间进行军事贸易和合作关系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双方捍卫全球和平和发展这个大局的能力,提升捍卫作为新兴发展大国自身正当发展利益的能力。

  实际上,中俄均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逐步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形下,构建以军事和政治为主的同盟体系已经不合时宜。中俄之间的新型“发展同盟”,在很大程度上要超越既有传统的“军事与政治”结盟关系的内涵,从而引领21新世纪中的国与国之间新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从而最终促进全球包容性的、平衡性的、具有和平性质的世界大同发展格局的形成。

  在外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发展同盟”的内涵有可能被扭曲。不可忽略的是,是相对实力逐步走向衰弱的美国试图重构的“霸权同盟”以及“军事同盟”,催生了中俄之间的“发展同盟”的提速。因此,美国试图通过军事和地缘政治手段来维持自身霸权地位的动机越强,“发展同盟”被扭曲性地赋予“军事和政治同盟”内涵的可能性就会逐步增大。

  作为引领21世纪的中俄新型“发展同盟”,就是要顶住并克服在外部压力的刺激下,“发展同盟”向“军事和政治同盟”转变的诱惑力,真正将引领和保护全球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制度发展的共同需求,作为维持“发展同盟”存在和壮大的唯一目标。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联合早报11月4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