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俞新天:两岸应共担复兴中华文化使命

http://www.CRNTT.com   2012-01-04 07:50:19  


 
  百年悲情是一种集体记忆,两岸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只是表现方法不同而已。为什么满清王朝丧权辱国、日本军国主义入侵、国共内战已经过去这么长时间,悲情仍然挥之不去?社会学的研究揭示,记忆的原因并非时间的邻近或久远,而在于它们是一个群体共有的思想总体的一部分,而我们与这个群体的成员拥有某种关系。只要我们把自己置于群体的角度,接受它的旨趣,采取它的反思倾向,就足以回想起这些记忆。(注13)然而,集体记忆一般是指向过去的框架,为了改变它,就要凭藉现在的理性思维,当前的集体反思,以便形成新的观念。新的观念要克服强大的集体记忆,就必须有更加强大的集体活动和集体经验。两岸已经开始了和平发展的大交流、大合作,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其中,就会积累更多的集体经验。两岸各界精英应当引领反思的潮流,为新观念而催生。在共同复兴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两岸人民的“悲情意识”才会改变,文化自信心和自觉性才会从根本上提高。

   弘扬中华文化的价值观

  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具有独特性,梁潄溟指出,它与西洋文化、印度文化各代表一种文化路向。梁潄溟说中国人理性早熟,以道德代宗教,以伦理治社会,从家庭延伸至国家天下,做了客观的分析,并说,“中国之不易亡者在此,中国之不易兴者或亦在此”。(注14)其他许多专家也对中华文化价值观做了研究与概括。我将其汇总,并与印度和西方文化价值观作一对照。有些无法对应,因为各具特点。

  (见表格)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印度文化都不一样,独树一帜,富有特色。在当前人类面临许多挑战时,中华文化可以提供独特的应对思路,可与其他文化形成互补作用。例如,在开展绿色低碳环保活动时,宣导“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价值观,使人与自然友善相处,而不是征服自然,竭泽而渔,就大有俾益。在完善市场经济法治的同时,还要加强个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没有这点,再健全的法治也形同虚设。在应对文化冲突、文明冲突、恐怖主义时,宣导“全体大用,圆融和谐”的文化包容、宽容,必定是有效的。未来人类应当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西方的现实主义理论、“均势”战略、国家利益最大化、争夺霸权,应当走向衰落,“王道”取代“霸道”,是人民的期盼。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