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专论:中亚安全与中国西部边陲的稳定

http://www.CRNTT.com   2016-05-18 00:18:45  


 

  中亚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独立以来,其发展状况并不是特别理想。政治上维持了脆弱的稳定,经济上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经济结构单一,军事和外交上容易受到大国的左右,社会保障不健全,文化上面临着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抬头的风险。不过,得益于部分大国的帮助、上海合作组织对各国合作反恐的倡导、以及中亚各国政府坚决打击恐怖主义的强势政策,中亚国家并没有像中东那样陷于战乱动荡。但是,中亚国家的安全隐患巨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政治上,中亚国家普遍实行的强势总统制虽然有利于总统调兵遣将,集中精力打击恐怖势力,但却容易诱发专权、腐败和民众离心离德等问题。中亚国家在这十多年间成为西方实施“颜色革命”与“和平演变”的针对重点,许多知识分子和精英对于中亚高度集权的总统制和裙带、腐败等现实问题不满,希望改变中亚的政治体制。最近几年,西方在中亚影响力大不如前,但同样觊觎中亚的“伊斯兰国”等中东极端分子利用人民对政府的不满开始在中亚赢得市场,受到中亚一些民众的支持。

  经济上,中亚各国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能源和初级产品出口。单一结构的经济发展风险极大,在前几年石油价格暴涨时,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获益巨大,国家实力和民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然而现在的国际油价已处于较低的价格水平,中亚产油国的经济状况开始发生改变,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出现了大幅贬值,已经证明了中亚经济开始面临困难,亟需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而国家的经济困难会降低民众生活水平,影响社会稳定。

  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中亚各国政府所面临的挑战已经不是来自于西方的“自由、民主”,而是来自于国际恐怖势力的极端思想。美国放弃了中亚的全部军事基地,又从阿富汗撤走了战斗部队,减轻了中亚各国政府来自于西方“颜色革命”的压力。然而,尚未实现稳定与发展的阿富汗等国在美国可谓“不负责任的”撤离后陷入了严重动荡,塔利班在阿富汗卷土重来,而恐怖组织“伊斯兰国”也迅速崛起,该组织试图将全球所有以伊斯兰教徒为主的地区纳入其统治之下,建立一个极端原教旨主义的“哈里发帝国”,推翻现在伊斯兰世界的一切世俗政府。“伊斯兰国”如今已经在阿富汗获得了支持者和“地盘”,又将触角伸向了中亚国家。塔吉克斯坦前特警司令哈利莫夫已经宣布对“伊斯兰国”效忠。中亚的政治、军事界人士投奔极端分子,给该区域脆弱的稳定敲响警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