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张亚中:台湾教科书史观的战略性逆转

http://www.CRNTT.com   2013-10-09 00:03:16  


 
  马英九在看了其中一本教科书后的反映是“触目惊心”,郝柏村在看了他孙女的教科书后,说了一句:“我不成了亡国之人了吗”?一位曾任“行政院政务委员”的先生说,“这是在替台独写教科书”。

  审定委员会是采共识决,又由于教科书是采“一纲多本”,只要出版社有将课纲规定的内容提及,其它部分出版社有相当大的写作自由。综观当时的几个版本有几个共通现象:过度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刻意贬低国民党在台湾的正面贡献,将台湾民主化的功劳完全归功于民进党的努力。在行文上将两岸的“一边一史”写成“一边一国”,将“台湾史”当成“国史”在撰写。为此,我以“宪法”大于课纲”的原则,在委员会中力陈维护“宪法”的重要,要求出版社必须将造成“一边一国”的文字进行修改,并依据“宪法”第158条应发扬民族精神的规定,要求将不符事实与不合理的陈述做适度的修正。另外,由于大多数审定委员均为“前朝遗老”,已有定见,因此,除了依“宪法”必须修改的文字外,我并没有办法要求出版社改变课纲已经使用过的语汇,也无法要求他们必须要使用“日据”、“明郑”等。

  即使如此,还是遭致民进党“立委”郑丽君召开记者会,对我本人进行攻击。对政治稍微有敏感的人可以察觉到,我的参与及行为的确已经触及到台独主义者的痛处了,对他们而言,“一边一史”的“分离史观”的立场是不容被质疑与挑战的。

  我参与几个月审定委员会的感想是:第一、“国教院”的官员仍有民进党执政时留下的官员,因而找偏绿的学者担任审定委员;第二、经过李扁的近二十年执政,台湾史研究因为可以得到经费补助,参与研究者已经远远超越中国史的研究,更由于他们长期占据在“国科会”、民间基金会、政府外围组织,因此大多数的历史学者不愿得罪他们,以免在论文审查、申请计划时遭到刁难。第三、在以上情形下,立场较蓝的学者也不愿意参与审定委员会,一则因为是少数无法影响多数,但却会影响自己的未来。另外也认为,马政府不愿在结构根本问题上调整,自己又何必多管闲事。第四、对于出版商而言,编写教科书是以营利为目的,因此,一方面他们会找关系好的学者担任主编,另一方面,他们不会为了原则或史观去向审定委员会做任何争取,一切以符合审定的要求为原则,只求能愈早通过愈好。我的总结是,要透过写文章批评、建言,或参与审定委员会来争取应有的史观是不可能导正史观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