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解密六十年来中朝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13-02-23 09:24:41  


  中评社北京2月23日讯/腾讯历史登载专题文章《解密六十年来中朝关系》,文章说,中朝关系在官方的宣传中向来被称为是“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无论对朝鲜是喜是厌还是恨,在国人的眼中,中朝一直被看做牢不可破的盟友关系。中朝之间的“友谊”真的像我们认为的这般亲密无间么?恐怕事实并非如此。

一、朝战结束后,中朝之间并未始终处于蜜月期

  1、为了弥合战争期间的中朝矛盾,50年代中期中国给了朝鲜大量援助帮其重建

  其实,早在朝鲜战争期间,中朝领导人在军事指挥权、越过三八线后是否南进、停战谈判签字的时机等重大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分歧和冲突,因此,朝战期间及战争结束时,中朝关系并不好。比如1955年苏联副外长库尔久科夫在关于朝鲜和中朝关系的报告中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坐落在离平壤几十公里的地方,朝鲜领导同志极少去那里,仅仅进行过几次会晤。……在平壤战争展览馆的12个战功展览厅中,只给了中国志愿军战士一个,而其余的展览厅中,只宣传朝鲜人民军的作战,根本没有关于志愿军的内容。……中国同志对朝鲜人的行为很不满(尽管没有公开表达过):中国政府在1952年召回驻朝鲜大使后,一直到1955年1月份没有再派新大使。在朝鲜驻北京大使馆举行的招待会上,十分显眼的是,周恩来同志几乎没有同朝鲜代表交谈过。”也就是说,朝鲜对志愿军并不像国人想象的那般信任和感激。

  为了重新赢得朝鲜领导人的支持和信任,战争一结束,中国便开始大规模援助朝鲜进行战后重建。中国的援助力度非常大:(1)、1953年金日成访华期间与中国签订了《中朝经济及文化合作协定》,中方明确表示“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时起,截止1953年12月31日这一时期中国政府援助朝鲜的一切物资和用费,均无偿地赠送给朝鲜政府。同时为了更进一步援助朝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54至1957年4年内,再拨人民币8万亿元(旧币,折合人民币新币8亿元),无偿地赠送给朝鲜,作为恢复国民经济之费用”。同时规定,在1954-1956三年内,中国自费收养22735名朝鲜难民儿童,并赡养负责教育这些儿童的7186名朝鲜公民及其家庭成员。(2)、除资金援助外,中国还向朝鲜提供工业设备(织布机、蒸汽机车、车皮)和煤炭和生活消费品等。仅1954年中国便向朝鲜出口了13万吨粮食(1953年为20万吨)、4000万米棉布(几乎等于朝鲜1955年的总产量)、60万双鞋和30万套棉装和大量的粮食等。(3)、中国几十万志愿军还为朝鲜提供了大量无偿劳动力,支持其战后重建。据志愿军司令员杨勇1958年的报告说:“8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共帮助朝鲜人民修建公共场所881座,民房45412间,恢复和新建大小桥梁4263座,修建堤坝4096条,全长43万公尺,修建大小水渠2295条,长达1218.71公里,进行田间劳动8.5亿坪,送粪1314.6万担,植树3608.65万棵,运送粮食物资63853吨。此外,志愿军官兵节衣缩食,以粮食2126.05万斤,衣物58.9万件,帮助部分驻地人民渡过灾荒,还为朝鲜人治病188.39万人次。” 

  在朝鲜经济重建的最初之年,中国做出的无偿援助承诺,在金额上已经超过了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总和(苏东合计不超过22亿卢布,而中国则超过30亿卢布)。考虑到中国刚刚在朝战中所蒙受的重大损失,这样的援助确实超乎寻常。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