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千年变局与中华民族复兴

http://www.CRNTT.com   2022-01-02 00:03:43  


 
  中山先生早期曾努力争取日、英、法、美等国援助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但均无所获,令他彻底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不断追寻新的振兴中华道路,进而接受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实际上,最早系统推介《共产党宣言》的就是同盟会员朱执信,他于1905年11月26日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第2号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节译了《共产党宣言》,中文的共产党、共产主义都源自他这个翻译。中国共产党1921年建党以来发展迅速,在共产国际和苏联革命胜利的影响下,1923年1月1日,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提出:“故吾党所持之民族主义,消极的为除去民族间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之平等。”〔12〕26日,孙中山发布《和平统一宣言》,心心念念“其为统一,则永久而非一时,精神而非形式”〔13〕。同日,他还与苏俄代表越飞签署《联合宣言》,明确“中国最紧要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成功,与完全国家独立的获得”〔14〕,痛陈“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者……此不行革命方略之过也”〔15〕。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决议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两党党内合作。1924年1月20-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出席代表165人,其中共产党3人。孙中山宣布“重新来研究国家的现状,重新来解释三民主义,重新来改组国民党的全体”,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新三民主义”〔16〕。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完成了从会党到现代政党的转变,并建立黄埔军校等文武革命人才培养基地。正如邓小平先生在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上所说“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后来,孙中山觉得西方不行了,提出‘以俄为师’、学习十月革命后俄国,开始了国共合作,导致北伐战争的胜利”。1925年(民国十四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17〕的号召,也寄希望于继续争取苏俄的帮助和跟共产党的合作。

  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并未改变积贫积弱的悲惨地位,列强继续在中国横行,1931年的9.18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更令大片国土沦为殖民地。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许多热血男女投入到抗日斗争,最终取得了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台湾也于1945年光复,但国民政府并未利用这一契机好好建设中山先生理想中的共和国家,接收大员和军阀等贪腐、谋私利,随后发动内战,而国际上也未积极争取中国利益(当然也有美、苏等列强为其私利而轻视中国利益),等等逆流举措,令其渐失民心。蒋介石先生在阳明山总结自己失败原因时就提到有军阀、腐败、脱离人民等。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1949年9月21-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包括在大陆的国民党代表和各民主党派代表,如来自台湾的谢雪红、侨领陈嘉庚等,通过了《共同纲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等为副主席。自此,中国完成了从“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到“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的国体和政权的承继。国名中增加了“人民”二字,表明已经从资产阶级共和国转为全体人民的共和国,开始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图强道路。这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去了台湾的蒋介石政权成为了地方割据政权。

  四、振兴的成就: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胜利后开始进一步探索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中国现代化道路,没有可以完全藉鉴的经验,没有西方工业革命时的内外部条件,外部世界更为复杂多变,祇能自力更生不断摸索,中间虽有波折,终经不断自我完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卓著,超额实现了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的擘画。包括: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