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新形势下两岸民间如何展开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21-01-25 00:04:07  


 
  (三)台湾的民间社团如宗教文化等团体在促进两岸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一些宗教团体积极参与两岸宗教交流,一些宗亲组织积极强化两岸的血缘联系,不少文化社会组织推动两岸民间社会更紧密互动。两岸宗教文化同根同源,无论是道教、佛教、基督教还是天主教,皆由福建传入台湾,两岸民间信仰属于同一体系。20世纪80年代后两岸开启了宗教文化交流,进入21世纪之后两岸关系深受政治影响而时紧时松,却未曾波及宗教交流方面。特别是“妈祖”在两岸之间来回,几乎是两岸敌对状态时首开宗教交流的事件,③台湾的宗教团体和个人不断自发地赴大陆进香谒祖,越来越多的妈祖信徒前往大陆朝拜。较为典型的是2002年台湾法鼓山佛教基金会圣严法师率“大陆佛教圣迹巡礼团”500多人到福建部分寺庙参观拜访;2006年台湾大甲镇澜宫组织台湾妈祖联谊会的4500多名信徒到泉州、湄洲等地的妈祖庙进香。④在宗亲组织交流方面,福建省海外联谊会与中华海外联谊会联合创办了“两岸同根、闽台一家”海峡百姓论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寻找两岸民间交流的新途径。自2007年以来,总计有3万余名两岸宗亲代表参加论坛,带动约20万名台湾民众参与交流,直接或间接促进近600万名台胞回大陆寻根谒祖、续谱联宗。⑤

  (四)惠台政策背景下大陆对台胞组织的重视和服务意识大幅提升。整体上,台湾人的参与感和满意度有较大提高,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台胞组织社团作为台胞和政府沟通的桥梁发挥了积极协助宣传落实惠台政策的作用。“31条”惠台政策推行以来,出现了新一波台湾民众赴大陆求学、就业与创业发展热潮。依据台湾《联合报》2018年9月发布的民调显示,台湾民众愿赴大陆工作者占受访人数的43%,较两年前高12个百分点;愿赴大陆创业者占30%,较两年前高出8个百分点;接受子女到大陆读书者占44%,比两年前增加了12个百分点;愿到大陆定居者占14%,比两年前高出1倍以上。⑥岛内民众统独态度与对大陆观感一度发生积极正向变化,出现好感度首次超过反感度的现象。台胞组织纷纷助力惠台政策的落实,相关的社团不仅帮助台商瞭解相关政策、结识大陆同业,还立项贷款、为小微企业救急,主动搭建两岸基层群众交流的平台。虽然2016年两岸关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民间交流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2020年以来,两岸关系更趋紧张,但大陆的惠台政策则是不间断落实,而且越来越深入。

  二、现有民间交流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两岸交流规模越来越大,品质和深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自1987年台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以来,两岸人员交流越来越频密,特别是2008年到2016年马英九执政期间,两岸实现了双向大三通和陆生、陆客、陆资赴台,两岸交流规模越来越大。90年代初的时候仅有100万多点,2019年两岸人员往来高达900万人次规模。⑦但不容忽视的是,两岸交流的深度和品质实际上提升有限,很多交流活动更多是蜻蜓点水,深入交流的制度设计和活动规划不足,⑧两岸同胞的融合度不够高,两岸同胞的心理壁垒并未打破。

  (二)大陆不少台胞组织并未有效纳入现有法律法规管理和服务体系。随着在大陆台胞的逐渐增多,自发的台胞社团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以台商太太为主的“太太俱乐部”已经成立17年,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台湾女性社团;以在上海工作的台湾职业女性为主的“1881台湾职业女性俱乐部”等台胞社团在台胞圈里颇负名气。⑨在一些台生、台湾校友相对集中的大陆高校,也开始出现“台生会”、“台湾校友会”之类的组织,他们不少已经初具社团雏形,但多数社团并未进入公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视野。为了更好地组织团结台生,在大陆求学的台生自发组织社团,如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成立了台生会,东南大学成立了台湾文化学会,属于校团委管理。但若根据教育部、国台办发布的关于台生管理的规定看,这些台生社团处于合理不合规的尴尬地位⑩。这些社团本身是台生自发组织的,缺少资源,管理上较为随意,大多数为自愿性的服务组织,没有得到官方力量的支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