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关注:内地学者论政治改革和民主良治

http://www.CRNTT.com   2016-12-20 00:17:55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
  中评社香港12月20日电(记者 黄博宁)团结基金会“今日中国:政治与现代社会发展”论坛昨日邀请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风险投资家及政治学学者李世默、纽约大学比较文学及东亚系教授张旭东,分别以“中国大陆如何治理”、“党系乜东东”、“中国主权和国家认同”为题进行分享。

  全国政协副主席、前特首董建华首先指出,衡量一个治理制度的好与坏,应该取决于它对国家和人民所产生的良性效果,如果把竞争性选举视为民主的主要成分,甚至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判断肯定有失误,当竞争变成政治化而人民又缺乏共同信念和国家观念,竞争性选举就很可能变成部族、种族、教派或民族之间的矛盾,或是贫富的对立,进而演变成阵形冲突,甚至国家分裂。

  他表示,作为一个主权国,国家在收回香港时,推出“一国两制”的构思,展现出大国的自信心、气度和相容性,这个制度既让香港人保持生活方式不变,也使中英两国可以以和平方式解决了主权和领土问题,使国家统一大业,走出一大步。今日,希望更多的香港人,深入认识国家的治理之道和思维策略,化解香港目前面对的多种矛盾,为香港的福祉而努力。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指出,世界对中国30年来的经济成就基本没有争议,政治上就分歧巨大,按照西方的标准看,中国仍然没有普选、没有三权分立,政治改革没有取得实质突破。然而大陆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的治理改革相当成功,这也应算作是政治改革的部份,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看,中国的变化巨大,发展了党内民主、社会民主、协商民主,立法、司法、决策改革,干部人事改革、决策监督等制度。

  他表示,中国政府将善治作为理想的政治目标,结合中国的国情以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但德治在逐步让位法治,继续从一元治理走向多元治理,从集权走向分权,从管治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从党内民主走向社会民主。

  风险投资家及政治学学者李世默表示,上世纪末“民主=良治”、“市场资本主义=繁荣”、“言论自由=创新”、“全球化=历史终结”、“法治=自由平等”的理论风靡世界,不过以世界的民主浪潮看,只有波兰、捷克等少数国家比较成功,从威权走向民主的国家或地区如台湾、南非都遭遇挫折,由发展中国家直接变成民主国家就没有成功案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