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深度专访:张亚中论和平路线图

http://www.CRNTT.com   2016-08-10 00:20:00  


 
  但是,如果两岸已经依照“分治不分裂”的原则签署和平协议,那北京就应该同意,甚而协助台湾参与国际组织。但是,我们也可以考虑国际上或政治上惯用的“平等不对称”原则来处理双方在国际政府间组织的参与问题。目前台湾比较小,大陆比较大,所以针对参与国际空间的问题,可以用“平等不对称”原则处理。

  就好比最敏感的联合国或其它国际政府间组织,假如台湾已经做出保证“分治不分裂”,让台湾参加有什么不对?大陆当常任理事大会员,让台湾当一个“小会员”总可以吧,或者最低当一个“观察员”很困难吗?这样的话台湾的国际参与问题的所有问题就解决了,也满足了台湾需要的主体性及尊严,所以我用十个字来概括两岸定位及国际参与的解决方案,也是两岸在讨论和平协议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国家与政府概念有别 刘备是蜀国人也是中国人

  中评社记者:这十个字就是“分治不分裂,平等不对称”。您是从什么样的脉络中总结出这样的主张呢?

  张亚中:我们一定要从中国历史去解释我们两岸的关系。首先,“国家”和“政府”的概念必须要分清楚。1999年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后做的民意调查:请问“中华民国”是不是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是一个国家?一般台湾老百姓当然会觉得,这两个都是啊!李登辉及其支持者就说,“台湾民众有七成以上支持两国论”,但这到底是不是“两国论”?
 
  如果回顾我们中国历史,如果国家统一的时候,政权的名称就是国家的名称,比如唐宋元明清。我们讲唐朝、清朝的时候,都代指中国,我们从来都不会称历史上的中英战争、中法战争为“清英战争”、“清法战争”。唐宋元明清其实是朝代的名称,就现代政治学而言,朝代就是政府的概念。当中国处于分裂、分治时,比如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其实是“三个政府”。所以刘备是蜀国人,但也是中国人,孔子是鲁国人,其实是“鲁政府”下的人,其实也是中国人。

  所以在这个逻辑下, 1912年时,孙中山带领的一群革命军,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在1912年到1949年间,中国就是中华民国,由中华民国政府所代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北京成立,对外主张代表中国,但是原有的中华民国政府并没有被完全消灭,也在外主张代表中国。所以从法理上来看,现在又变成三国时期那样,有一个中国在,但有两个政府。如果你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两岸保证不分裂,保证彼此都是是“整个中国”下的部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