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评观察:民间聚力 集思世界难题

http://www.CRNTT.com   2016-07-30 00:47:37  


中评社是本届论坛的战略合作伙伴(中评社 束沐摄)
 
  第三,公民个体对国际体系与安全环境高度不信任。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权利与义务的不平衡感、不公平感弱化了欧洲一体化的正当性,强化了传统主权意识的东山再起,在这种工具理性言辞的影响下,公民个体对国际合作的不信任感陡升,从而构成了“脱欧”的民意基础,不少学者还预测,这一基础在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同样,萨德在韩部署固然是国家之间的安全困境所致,但韩国广大民众对半岛局势的不安全感与半岛对话机制的不信任感,也构成了韩国同意部署萨德的民意压力。此外,极端主义与“独狼”式的恐怖袭击在多地重叠交织、连环爆发,公民对基本人身安全最直接、最原始的渴望催生了右翼保守势力的坐大,进而对又集体安全与国际合作机制造成损害。上述来自于个体的不安,混杂着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全球中产阶级不断沉沦所带来的失望情绪,为反全球化与民粹主义政治的扶摇而上营造了强有力的气旋。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如何化解不信任难题?如何促进基于合作、包容、开放的共同安全新秩序?我们发现,与会学者为此开出了三贴“药方”:加强沟通、产能合作、互联互通。

  加强沟通是关键。沟通是恢复与重建信任的第一步。与会学者注意到,尽管现在各国之间存在着各种层级、各类形式的双边多边安全沟通对话机制,但一方面,现有对话机制存在着排他性的局限,且围绕敏感时期、关键地域与冲突行为体之间的沟通又往往无法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不少现有对话机制仍拘泥于技术层面的合作与沟通,着眼于交流与澄清战略意图的官方高层次沟通机制仍待常态化和制度化建设。

  产能合作是契机。和平与发展不仅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更是当今国际局势的压舱石。与会学者指出,近年来在北非、中东、中亚越来越多的案例充分证明,经济发展一旦停滞,和平稳定便得而复失,进而陷入了“不发展-动荡-更不发展-更动荡”的恶性循环。由此可见,世界经济越是复苏乏力,和平稳定越是难以维持。不过,论坛中多数东南亚、非洲和中亚学者指出,国际产能合作可以为提振发展中国家经济提供新的契机。产业升级与转移进程在全球或区域范围内的积极开展,既能避免某些国家落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又能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与基础设施建设。而大国之间围绕气候变化议题的积极合作与共识,则可进一步创造“产能”与“绿能”兼得的双赢局面。

  互联互通是手段。筑起高墙不如破墙开路,深挖沟壑不如引水通渠。道路相通,人心才能相通。互联互通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物质保障,因而也成为本届论坛的热门议题。不过,要真正做到互联互通,说易行难。与会专家指出,推进互联互通主要面临两个问题:其一,如何防止不安全因素或势力利用互联互通蔓延与流窜?其二,当互联互通项目成为大国竞逐区域主导权的工具时,小国该如何选择?中等国家又应发挥什么作用?可见,推进互联互通,沟通亟需先行。

  “睿智的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述,必须推进各国合作的战略自觉,在此历史进程中,大国的意愿和行动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我们认为,在第五届世界和平论坛的晚宴演讲上,孙建国上将的这一论断,点出了问题的要害。无论是“一带一路”、欧亚经济联盟,还是TPP、RCEP,这些由大国提出的各种倡议、战略、计划,不应是一家一国对外兜售的“私产”,而应是国际社会共治共享的“公共财”。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共同安全秩序面临威胁的今天,主要大国需做出表率、勇于担当、重建互信,共谋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新蓝图。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