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21世纪既非中国世纪,也非美国世纪

http://www.CRNTT.com   2015-04-02 08:59:05  


  中评社北京4月2日电/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不久前出版《美国世纪结束了吗》一书,受到国际战略学界的广泛关注。约瑟夫·奈本人近来多次谈及此书,为美国延续其面向全球的影响鼓与呼。他强调,世界变得更加复杂,美国虽然面临在经济总量上被中国超越的可能,但美国仍将保持政治、军事的强大,“美国世纪”至少还会持续数十年时间。

  约瑟夫·奈的一些具体论述是清醒、可信的,但他对“美国世纪”这一概念的坚持与这些具体论述形成了矛盾。其实20世纪中叶以后的很多时间里,“美国世纪”的提法很难成立,比如当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以及美苏地缘政治对抗十分尖锐的那些时刻。“美国世纪”作为世纪之交的一种总结,有这一时期的特定所指和说服力,但时过境迁,把这个提法固定下来,强行用它衡量日新月异的世界,必将非常勉强。

  去年12月底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称2015年是“中国世纪的元年”,接着约瑟夫·奈强调“美国世纪”的延续。这两种说法都是夸张的,有零和思维的明显影子。从我们的角度看,21世纪不会是“中国世纪”。但当中国经济总量逐渐接近美国,华盛顿现在就不能在亚投行这种事上决定其盟国态度的时候,非说这个世纪仍是“美国世纪”,也会让人觉得掺了水分。

  20世纪的很多旧概念很可能描述不了我们所处的21世纪,这一点值得约瑟夫·奈等美国精英思考。历史经验确立了一种思维方式,但该思维方式不能作为数理定律来坚持。世界的变化往往比从旧角度看到的更加深刻,拒绝从新角度看问题是危险的。

  把21世纪同美国或中国等某个大国的名字捆绑在一起,这是硬要把全球化打上单一帝国式权力的烙印。世界战略学界需要冲破旧思想的桎梏,创造一些崭新的概念,把当今世界的大国一起带出历史记忆和经验为我们布下的天罗地网。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