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日四点共识是中方让步还是日方让步?

http://www.CRNTT.com   2014-11-13 11:37:43  


习安会“假戏真做” 会谈文件暗含各说各话的矛盾
  中评社北京11月13日讯/日本千叶大学副教授蔡孟翰撰文指出,中日四点共识首先有四份文件,两份英文,一份中文,一份日文。再来是中文版与日文版四点共识中,文字出入不少。从文字已经有分歧出入的中日文版,个别又翻译为英文版两份,内容出入更大。

  11月7日,中国和日本官员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谈,达成所谓“改善中日关系四点原则共识”,为三天后的中日两国领导人会谈铺路。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与安倍晋三首相,在两国中断首脑会议近三年后,首次举行会谈,为时25分钟。

  这四点共识到底是中方还是日方让步?中国国内的新闻媒体普遍强调,中方在四点共识促使日本让步,特别是在参拜靖国神社与钓鱼岛主权方面。第二项“双方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就克服影响两国政治关系障碍达成一些共识”,中方强调这是日本在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做出让步,限制安倍或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第三项“双方认识到围绕钓鱼岛等东海海域近年来出现的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同意通过对话磋商防止局势恶化,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避免发生不测事态”,《环球时报》11月8日社论强调“这是中日双方文件首次公开谈及钓鱼岛,并且证明了双方就该岛问题做了谈判。文件承认双方对钓鱼岛‘存在不同主张’”。

  这样的解读,在中文圈的台湾、香港都受到强烈质疑。11月8日台湾《联合报》刊登政治大学蔡增家教授文章,很客气没明说谁让步,只说双方让步妥协,充满计算;唯一真正的共识,仅仅在双方确实有意避免在东海的情势恶化,发生军事冲突。于是,四点共识回到了中日解决纠纷的老路——搁置争议,面向未来,文中结论并不看好这条老路。

  11月10日香港《明报新闻网》刊登林泉忠副教授的文章,则是清楚指出,四点共识是中方让步,只为促成习安会,方便中方的下台阶。以第二项来说,林文说它不但没有提及安倍或日本首相不再到靖国神社参拜,而且在达成共识的三天前,安倍政府“还公然否认中日之间曾达成日本首相、官房长官、外相三重要阁员不参拜的‘君子协议’”。如此,怎能说日方让步呢?此外,第三项,林文举证说明日方最多不过“承认了‘双方有不同看法’,并非日本承认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日存在主权争议’”,结论与蔡文却有不同判断。林文认为,虽是中方让步,但“让步”不是坏事,特别是如果让步让中日两国关系恢复正常,东亚与世界均蒙福,那是好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