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台湾经贸发展不应以大陆为假想敌

http://www.CRNTT.com   2010-08-02 07:56:07  


六轻、国光等事件反映两岸应该是互补而非竞争,台湾迟早要放弃部分不适合在台湾发展的产业。
  中评社台北8月2日电(评论员 林淑玲)台湾最近连续爆发云林台塑六轻大火、苗栗科学园区、彰化中部科学园区四期土地征收等抗争事件,由于选举接近,马政府最后都妥协于居民诉求。根据统计,受到六轻炼油二厂全面停工影响,台塑旗下四家公司股价光是上周已跌掉将近新台币674亿元市值。这一连串抗争不会是个别事件,后续对台湾招商、引资将会有长远影响。 

  在六轻及征地抗争之外,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日前也裁定暂停中科四期开发案,加上先前国光石化(八轻)、及台塑六轻五期环评审议不顺,让目前台湾最具指标的三大投资案,中科四期、国光石化、六轻五期恐将在环保压力下,面临重大的挑战。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陈武雄就表示“国光石化,死心了”。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更在被学者重批“台湾之耻”后灰心到说要出走。 

  台湾民众环保意识提高是社会进步的过程,然而在地狭人稠环境下,若要采行超高环保标准,最后势必得牺牲部分产业。早年台湾许多工厂移到中国大陆、越南等地,除人力成本因素,部分也是因廉价用地难以取得、环保标准日益提高,无法在台湾生存。最近这一连串征地、环保抗争,社运再起,俨然又重回当年,会不会形成扩散效应,有待观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