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两面刃效应下台湾选举“抗中保台”路线意涵及其局限性

http://www.CRNTT.com   2023-05-04 11:37:47  


  中评社╱题:两面刃效应下台湾选举“抗中保台”路线意涵及其局限性 作者:柳金财(台湾),博士、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

  【摘要】民进党在2022年地方选举中,大打“大陆牌”、“两岸牌”,结果惨败,造成“地方包围中央”困境。选战过程中“抗中保台”路线形成及作用,形塑“亡国感”及政治危机意识的集体总动员;标签化国民党、台湾民众党候选人“亲中卖台”政治行为;批判国共交流;“抗中保台”被塑造成“战争恐惧”。这不仅挤压泛蓝政治联盟战线,刺激急统时间表及武统威慑行动;掩盖地方治理本质及分化台湾公民社会凝聚与认同;两岸关系陷入恶性循环及战争边缘风险。这不仅不利于其执政,也不利于台湾安全维护。民进党政府若要达成“和平保台”目标,必须扬弃台独路线,方能克竟其功。

  壹、前言

  2022年台湾地方选举选战从白热化到落幕、检讨,民进党政府在选战初期及过程中一再运用“两岸因素”、“大陆因素”等系列“抗中保台”策略,或暂停重启“小三通”限制台商返台投票。选举结果国民党大赢获致十五席,民进党惨败仅得五席。民进党内精英不断呼吁调整两岸政策及路线,主张以“和平保台”替代“抗中保台”路线。副领导人赖清德倡议“和平保台”,但却认为无论是“抗中保台”或“抗共保台”皆是手段,其因在于大陆未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回顾2018年民进党在地方选举中大打“大陆牌”、“两岸牌”及“大陆介选牌”,导致选举结果惨遭大败,造成“蓝地方包围绿中央”困境。尤其是台北市长选举中民进党籍候选人姚文智,一再诉求反中路线、台湾正常国家运动,然却连民进党基本盘选票都未能守住。这样的无效策略,民进党政府却仍在2022年地方选举再试一次,这些诉诸于“抗中保台”意识形态,甚至批评竞争对手具“亲中卖台”行为,倡议激进台湾国族主义以动员独派基本盘,对内标签化两岸交流积极参与者,极尽分化台湾社会;同时也以恶化两岸关系为代价。

  前述赖清德提出“和平保台”的两岸论述,显然已认识到若民进党一再倡议“抗中保台”路线,在“乌克兰情境效应”下,基于政党利益可能牺牲台湾安全及国家利益。民进党在地方选战中倡议“抗中保台”路线,被视为边际效应递减;不同于2020年总统大选“抗中保台”路线发挥作用。俄乌战争爆发促使台湾民意产生翻转式改变,台海战争风险机率提高、对美国的支持台湾防卫信心下降,及希望两岸和平对话重启协商比例增加。

  台湾地方选举这场政治竞争,原本仅是涉及地方治理层次的选举,却提升至国家认同及现代国家建造高层次政治认同议题。民进党政府领导人上至蔡英文、赖清德及苏贞昌,下至各候选人皆在选举中,不断倡议“抗中保台”路线以拉大所属候选人声量,藉此提升其选举声量、能见度及支持度。尤其赖清德在选战期间造访帛琉,宣称台独的现代意义就是“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试图在地方选战中“出口转内销”,以刺激、挑衅大陆政府的敏感政治神经强化危机动员,此势必以恶化两岸和平稳定关系建立为代价。

  “和平保台”路线有效实施须奠立在反台独基础上。民进党若不放弃挑衅大陆作为获取选票极大化策略,又不放弃倡议“反中”、“仇中”及“抗中”,不废除“公投台独党纲”也不接受“九二共识”,反而宣称“对岸邻国”、“两岸互不隶属”或“务实台独”、“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此奠立在“抗中保台”路线下的台独论述及两岸路线,并未有进行实质转型及调整的可能,藉此想要达成“和平保台”目标,无异是缘木求鱼。

  贰、选战过程中“抗中保台”策略形成与实施

  “抗中保台”效应在地方选举及中央层次选举中,效果有所差异。2024年总统大选,恐仍有宣称“抗中保台”风险。民进党在选战后经过数度检讨,负责检讨选战失利的召集人、前桃园市长郑文灿对外宣称,认定“抗中保台”被反操作成为“战争恐惧”,始导致选情严重挫败。现民进党欲以“和平保台”取代“抗中保台”路线,主因在于输掉九合一地方选举,仅赢得五席县市长席次,形成“蓝地方”包围“绿中央”的政治态势。

  然“抗中保台”路线在2018年、2022年地方选举中,难以发挥作用;但在2020年总统大选及立法委员选举中,则曾发挥影响。蔡英文针对2019年初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倡议“两制台湾方案”,公开否定“九二共识”,利用香港“反送中”运动拉升“抗中保台”声量,最终赢得总统大选。展望2024年大选,若在大陆对台政策持续压制及美国不断采取政策拉拢台湾前提下,民进党仍有可能重施故技。

  首先,从2022年双十节开始,民进党的选举策略已逐步实施“抗中保台”策略。蔡英文发表双十演说,内容提到“中华民国”3次,“中华民国台湾”3次,提到最多的还是“台湾”总共51次。2022年国庆主题“守土卫国,你我同行”,宣称是“台湾国庆日”,重申“四个坚持”,其中以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坚持“台湾人民有权决定自己未来前途”,蔡英文藉由挑战大陆对台政策底线及红线的两岸论述,已开始在这场地方选举场域中实践“抗中保台”路线,形塑“亡国感”及政治危机意识的集体总动员,以达到选票极大化目标;但却以伤害原本已陷入螺旋敌意恶性循环的两岸关系为代价。

  其次,标签化国民党、台湾民众党候选人“亲中卖台”政治行为。民进党不断在选战中影射国民党籍及民众党籍县市长参选人 ,欠缺台湾主体意识及具有亲中倾向。副领导人赖清德类比台中市长候选人蔡其昌为“台湾泽伦斯基”,对抗威权独裁俄罗斯,因蔡其昌已被大陆纳入“台独清单名册”人员;行政院长苏贞昌则公开呼吁力挺新竹市长沈慧虹,高喊“选出来的市长不能向中国大陆招手”。

  台北市长候选人陈时中曾自诩,拥有“抗中保台DNA”;苏贞昌为其站台时,推崇乌克兰首都基辅市长克里契科领导市民对抗俄罗斯,提醒台北市选民思考“需要一位怎样的首都市长?”,影射国民党籍候选人蒋万安及无党籍(泛民众党)副市长黄珊珊,试图疏离民众与蓝白政党间支持关系。

  复次,把国共交流标签化为“亲中卖台”行径。邻近选战期间,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曾率团访陆,民进党籍台中市长候选人蔡其昌及新北市长候选人林佳龙纷纷加以批评。蔡其昌批评卢秀燕市长应出面说清楚,且夏立言本身为台中市国际事务委员会委员,影射其为台中与大陆接触窗口。同时,林佳龙也宣称国民党作为最大反对党,也应是忠诚于国家的反对党 ,要求台北市长侯友宜勿违背民意。

  国民党则质疑陈时中在上任卫福部长前即去大陆,质疑陈基于医疗利益可以大喊“两岸一家亲”;但当要攫取政治利益时,则在选战中大打“抗中保台牌”,前后立场矛盾不一。显然,民进党在“抗中保台”路线下操作“两岸因素”,基于“政治正确”及意识形态需要,标签化国民党领导访陆的亲中倾向。

  再者,塑造“中国威胁论”政治氛围,“抗中保台”路线与两岸对话协商目标冲突。民进党政府一方面提出“抗中保台”路线,进行危机动员以获取选票;另一方面,却提出要与大陆政府进行“建设性对话”、“有意义对话”,及在“民主、对等、和平、对话”前提下展开互动,如此诉诸危机动员获取选票及追求两岸对话之政策目标实相互悖离。民进党诉诸“抗中保台”路线,却一再批判大陆对台政策及其全球治理战略,企图塑造“中国威胁论”及负面标签化“中国国际形象”。这恐激化台湾主体意识与中华国族主义的冲突及交锋,造成两岸民众的好感度及亲善关系逐渐下降、两岸民族主义情绪升高冲突,徒增台湾安全的风险系数。

  最后,“抗中保台”在选战中被塑造成“战争恐惧”。民进党2022选举检讨小组在第三场检讨会议中,与会者直指“抗中保台”被国民党反操作为“战争恐惧”。检讨小组召集人、前桃园市长郑文灿直言,“民进党两岸论述要做一些调整”。民进党领导精英直言“抗中保台”被操作成“战争恐惧”,国民党反向操作“票选民进党、青年上战场”。

  然而,民进党不是也操作主张两岸交流者受中共认知战影响、亲中卖台及大卖“亡国感”吗?足见国、民两党也是标签化、污名化对方。国民党执政时曾标签化台独与中共是同路人,现则民进党标签化国民党为中共在台协力者,如此标签化台湾社会,无疑是分化台湾社会认同及国族认同,分裂整个台湾社会有机连带。

  三、抗中保台的台湾社会基础及国际网络

  一、抗中保台之台湾社会基础

  民进党直至选败,始有检讨“抗中保台”路线之声浪。其“民主进步”意涵的“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精神,却沦为昔日其所批判国民党党国威权体制,流于领袖“英明睿智”、“纲揽独断”及“一言堂”窠臼。“抗中保台”思维,不易促发两岸和平稳定关系架构的建立。民进党持守“抗中保台”路线,并非是台湾社会主流思维,台湾主流社会思维即是要两岸政府恢复对话。

  2022年6月“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基金会”民调,29%的人支持国民党主张“亲美爱台”,但支持民进党“抗中保台”者只有11%。2022年3月“台湾国际战略学会”及“台湾国际研究学会”调查,仅16.1%主张继续“抗中保台”路线。同年1月《天下杂志》发布民调,选择“应与中美保持一样的关系”比例最高(46.7%),选择“亲美,但与中国维持和平关系”(31.1%),选择“亲中,但与美国维持友好关系”仅6.4%。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