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两岸融合发展是长期循序渐进过程

http://www.CRNTT.com   2017-11-29 00:29:28  


 
  蔡英文当局两岸政策的战略与做法

  2016年5月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针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表达某种程度的善意。她认为新政府会尊重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以代替所谓九二共识,同时亦会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关系条例》去维持两岸和平发展,对于《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排除“两国论”主张;在《公民投票法》中亦摒除统独、主权及领土变更的复决议案。⑧随后不久她另提出新情势、新问卷、新模式等所谓三新论的主张,呼吁两岸应共同回答新的问卷,而不是由台湾单方面作答。同时要求大陆当局应瞭解台湾产生新政府其背后所代表民意的意涵与趋势。这些软中带硬的说法,显然仍无法取得大陆方面的理解与体谅,因此两岸情势依旧处于一种冷对抗的格局。

  相对于蔡英文在外交上不挑衅的做法,她在内政上的政策则充满了论者称为“软对抗”的种种轨迹,这可以从下列事项中看得出来。例如﹕废除马英九后期公布但未执行的课纲微调;教科书历史课纲有关中国史部分纳为东亚史、删除开罗宣言;高中国文课纲减少文言文比例;台语、客语列为国语并且建置客语、台语台;推动台湾外馆正名台湾;以转型正义之名责成“文化部”、“教育部”清除威权象征以致出现种种去孙中山化、去蒋化、停祭黄帝等作为,此外面对中国大陆软制裁做法则继续诉求中国大陆打压台湾以塑造反中情结,形塑国民党倾中卖台形象;利用及补助亲绿媒体散播反中新闻及言论,挑拨两岸人民对立,制造两岸关系紧张,例如:柯p参加两岸城市论坛,被绿媒批评被统战、朝贡、政策转弯,外交上则游说美国参众议员提出友台法案,例如:建议台美军舰停泊对方港口,制定台湾安全法等。这些举措无不指向一个显明的目标即去中国化。最后针对大陆来台党政官员及国台办相关人员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赴大陆负责“国安”的政府官员及退役将官以退休金胁迫就范、对两岸学术交流限制或刁难,如大陆智库学者来台等。

  因此不管是经济远中、情感反中亦或文化去中也好,其目的即在于建构一个以台湾为主体性的台湾意识史观及国族认同,说穿了即在于强化台湾居民的台湾人认同感,以对抗所谓的中国人的国族认同感,这种心理上的认同,被认为是有助于政党在选举中的动员,最后则取得执政地位。因此摆在眼前的是两股力量及势力的拉扯﹕去中国化VS中国化;台湾民族主义VS中国民族主义。

  当前两岸融合的障碍与困境

  面对台湾新的局势变化以及两岸关系微妙的发展,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则提出新的统一路径,其命题主要建构在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一家亲、统一要两岸民众心灵契合、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等柔性诉求,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显然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成为大陆当前对台促统最核心的战略。⑨

  相对乐观看待两岸关系发展的学者存有一种想法,认为经过近30年两岸人民间的热络互动,大陆对台湾民众吸引力不断地增强,赴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民众人数日益增多,随着大陆针对台湾民众提出的种种便利化与优惠措施越来越完善,使得大陆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已具备了扎实的基础与条件。未来随着这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相信将会进一步增进两岸民众的瞭解与友谊,增加两岸民众的共同社会经验,强化两岸民众的共同利益连结,扭转部分台湾民众统独认同、身份认同的偏差状况,为实现两岸民众心灵契合、落实两岸一家亲理念、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以致两岸和平统一奠下良好的基础与创造有利的条件。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