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两岸政治博弈若结束 将政治摊牌

http://www.CRNTT.com   2017-01-26 00:23:52  


 
  第二阶段的政治博弈:政治对抗成为主轴  但双方仍“斗而不破”

  两岸关系的复杂性、敏感性、多变性与不可预测性,增加了两岸政治博弈达到理想结果的难度。

  台湾岛内政治发展及两岸关系问题的重大意外事故(台湾导弹误射与台湾旅游巴士纵火案导致大陆游客重大伤亡事故等)以及两岸在台湾参与国际组织上的碰撞与摩擦等等,增添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矛盾、新变数。蔡英文缺乏高度的政治智慧与政治忍耐度,对大陆的情绪性不满开始流露,在民进党建党30周年之际发给民进党党员一封公开信中(9月29日),不仅重新以“中国”取代“中国大陆”,而且公然提出“我们要力抗中国的压力,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我们要摆脱对中国的过度依赖,形塑一个健康的、正常的经济关系”⑤。这是一个危险的政治信号,引起外界很大的震动。随后蔡英文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专访时再次表达强硬立场,不仅重申“力抗中国压力”,而且重提“我们是个‘主权独立国家’”。岛内外各界尤其是大陆高度关注蔡英文的这两次重要言论,并迅速做出明确的表态,两岸政治博弈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蔡英文由温和转向强硬自然是有原因的,这也是两岸互动与政治博弈的必然结果。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台湾参与国际民航组织引起的两岸摩擦较量以及大陆邀请台湾蓝营县市长到大陆参访事件。这两件事让蔡英文非常不满意,而且直接表达了出来。她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专访时表示,“我们又看到近来的一些发展,中国大陆北京方面好像又开始走回头路的感觉,不仅反应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这件事情处理上,同时我们也发现他们对台湾内部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做了不同的处理,这在我们传统的想法里,就是所谓的分化”,“也就是打压和分化”,因此 “总结这段时间以来的发展,我想还是一样,我们曾经承诺过要维持现状,这个承诺不变,善意也不变,但是我们不会在压力之下屈服,我们不想、不愿意、也不会走到对抗的老路上去,但是我也希望我们双方尽快坐下来谈,让双方之间的沟通可能更好,让许多不必要的误解可以排除,对我们现在所面对的许多问题,可以找出一个双方都可解决的办法”⑥。

  这段话透露出何种政治资讯?一是蔡英文对大陆的判断是,大陆对蔡英文当局的态度从克制、善意转向“打压”与“分化”,因此开始表达不满。二是蔡英文的态度开始转趋强硬,“我们要力抗中国的压力”,“不会在压力下屈服”。三是蔡英文虽转趋强硬,但仍留有余地,强调维持现状的承诺不变,善意不变,“不想、不愿意、也不会走到对抗的老路上去”,“希望我们双方尽快坐下来谈”,“找出一个双方都可以解决的办法”。蔡英文还不断澄清“要力抗中国的压力”的说词,强调她是以民进党主席身份写这封信的,而不是代表台湾“领导人身份”。但这种澄清的意义不大,这种语言与态度正是蔡英文真实立场的表达。在外界或大陆看来,不论蔡英文如何强调“维持现状”的承诺不变,但“不会在压力下屈服”的表态则更为关键与刺眼,是标志性的警示语言,总体定位是蔡英文对大陆的态度与立场由“温和”转趋“强硬”,至少是“软中带硬”。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