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深度专访:范太谈中史教育缺失

http://www.CRNTT.com   2017-01-14 00:50:31  


 
  中评社:和通识教育一道引入的“批判性思维”也备受争议,您又是怎么看的?

  范徐丽泰:这也是教育局的问题。“批判性的思维”的英文是“critical analysis”,意译是“明辨是非、客观分析”,可中文直译就变成了“批判性思维”,这是用词不当。更甚的是,“批判性思维”到了操作层面,就异化成“批评”。

  那些街头运动的领袖们如梁天琦、黄台仰等等,都在英国、美国有出路。跟着他们去站街、抛砖头的年轻人,既无出路,还可能被检控。领袖成名了,可是有谁来理会跟随者呢?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帮人明白什么是有基础的,什么是乱讲的。年轻人要有进步,就必须反省,可现在他们批评别人的功夫一流,最常说的是“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论语》里面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圣人都要反省。教育过程中,如果不能令学生学到自我反省,只能培训他们批评他人的能力,那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

  中评社:是否历史学得越多,学生就会更爱国?存不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即历史学得越多,越叛逆,越对国家产生某种反感?

  范徐丽泰:我们是中国人,所以必须学习自己的历史。我们这一代,读书的时候的中文和中史老师都是内地来的,经历过战争,差一点亡国,所以他们很有感受。当时虽然是港英统治,老师不会说英国人不好,但无形之中传承了爱国的情怀。当年的中史读到19世纪初,不谈鸦片战争。后来从课外书本中得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清朝腐败、丧权辱国,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等等史实,我们没办法不爱国,爱国不是因为国家强大,而是希望国家好,因此要自强不息,为国家出一分力,不容外敌欺负。今天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强大了,国人和侨胞去到世界各地,当地人全都笑脸相迎,这就是辩证。

  所以今天教历史,好的坏的都要讲,八国联军进京、抗日战争、三反五反、文革、改革开放等,都要提及。历史事件无法回避,香港确实有很多人因为内地在上世纪50到70年代的一系列政治运动而受到伤害,但也因为有这些不幸的事,内地才探索了另一条道路,没有文革,就没有改革开放,这些都要告诉学生。历史学的越多,就渐渐学会以史为鉴,对每一件事情进行分析。至于是不是会更爱国,是学生自己的选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