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魏南枝答中评:对香港回归二十年的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7-01-07 00:18:32  


 
  “我们在收回对香港的主权后,在香港的治权及政治基本盘的把握上存在盲区,我们必须要检讨自己的工作。即便有外部因素,但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所以首先要检讨自己。”魏南枝也表示,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军方和商业利益对政治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香港受到的外部干预有可能会越来越强,但可能会用意识形态之外的其他方式。
 
  中央对港工作要“戒急”和“底线清晰、兼容并蓄”
 
  魏南枝认为,首要的是要根据香港的现状进行实事求是的路线与政策调整,要看到香港工作是一个长期工程,不能要求我对港工作部门追求短期政绩,中央政府在香港问题上既要“戒急”,又应当“底线清晰、兼容并蓄”。“戒急”就是不能以数字论英雄,不能认为建制派在立法会和区议会里占多数,就是中联办的工作做得好。这相当于把中央权威和一部分人的得失捆绑在一起,中央的权威被利用了。建制派一方面和香港老百姓显示自己得到了中央支持,另一方面又去和中央邀功。中央如果看不到“最自由经济体”实质上是赋予了资本最大自由,如果仅仅用数字论英雄或者认为经济发展数字决定一切,继续原有方式给香港派糖;恐怕最终还是工商界拿得多,香港普通市民得到的少,会进一步恶化我对港工作“亲资本”的形象。
 
  “底线清晰、兼容并蓄”就是要能够听不同的声音,既然要保证香港的高度自治,就应该在“底线清晰”的前提之下,让不同阶层、不同意见的人进行有效博弈,这才是有利于香港形成一个健康的政治生态。而对于下任香港特首人选,魏南枝表示,作为香港特首最根本的就是中央信任和服务香港。
 
  泛民与建制之争 体现政治代表能力下降
 
  对于香港的建制与反对力量之间并不是一般政党政治中的左右之争,而在于是否支持中央的争论。魏南枝表示,香港的问题与欧洲有相像之处。欧洲政党以前是以左右区别的,但现在更多成了支持与反对欧盟的区别,在香港就是支持还是反对中央的区别。这背后反映了西方现代政党力量的政治代表能力在趋于萎缩,用一个泛化的议题把本应细化的政治光谱粗化了。这是整个西方世界普遍产生的问题,背后是资本力量、政治力量与社会力量三者之间关系的失衡,当政治和资本越来越捆绑在一起,包括中产阶级在内的普通民众无法发出声音或者发声渠道受阻,大众力量就会采用刺痛精英的方式来进行反抗,否则特朗普就不可能赢得2016美国大选、英国也不会“退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