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中评智库:台湾青年政治意识面向及生成

http://www.CRNTT.com   2016-12-04 00:31:45  


 
  (六)政府行为

  这一层面上的政治意识主要是指公民对政府的施政作为或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认识。政府行为影响政治意识的形成,也直接影响民众对政府的好感度、支持率、满意度的高低。倘若政府行为符合社会公众期待,那么政治意识自然是有利于执政当局继续在位,倘若政治行为与社会期待渐行渐远甚至是背道而驰,那么政治意识就会朝着不利于执政当局的方向发展。评判政府行为的标准主要有三:公共政策是否正确,司法是否公正独立,政商关系是否正常。

  根据2012年10月的民调数据显示,马当局的之所以民意低迷,主要是因为政策错误或反覆以致浪费纳税人的钱,导致民众极为反感,尤是20至49岁、或高中职以上教育程度民众,超过九成作此表示。当询问民众目前政府仍有不当作为中(选项共七项),政府高层滥用权力以72.4%的选择率高居榜首,选择性办案(67.0%)、有政治介入检调机关办案(66.8%)紧随之后,交叉分析发现20至39岁民众认为当前政府有该7项情形的比率最高,在六成三至八成五之间。政商关系方面,有超过8成5的民众(20岁至49岁)认为商界会干预公共政策的制定,且有九成左右的民众(20岁至59岁)认为会因此产生特权。显而易见,政府信任度滑落正是民众对政府行为的不当所表达出的不满。

  (七)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一般被用来区分我群与他者之间的关系。身份认同一般指涉的是一个群体或集体的身份。只有在群体或集体中,其下的成员才具有身份,也才具有身份认同。

  众所周知,两岸自1949年分离分治已逾66年,各自在不同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的指导下生成了一种不同于对方的群体文化,因此,身份认同便成为了刻意区别两岸的一种类似天然的成分。根据2014年8月下旬的调查数据显示,当询问民众对所属身分的多元认同,在逐一提示且不限项复选时的回答为:台湾人96.9%、其次“中华民国一分子”87.3%,中华民族一分子76.3%。值得注意的是20至29岁自认是中国人的比率远远低于40至59岁民众,达20个百分点,身分认同存在明显的世代差异。此外,当询及民众希望国际上的媒体对我们“国家”的称呼是什么时,台湾(78.9%)、“中华民国”(72.5%)双双超过七成二,排在前两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