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林毅夫:我在非洲创造的就业比世行卅年还多

http://www.CRNTT.com   2016-09-29 00:11:32  


林毅夫在以“南南合作机制与中国企业机遇”为主题的北大博雅论坛上发表演讲(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张爽)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林毅夫日前在以“南南合作机制与中国企业机遇”为主题的北大博雅论坛上表示,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需要,中国将有8500万个工人的就业机会可以转移出去。如果非洲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将会像东亚那样实现经济腾飞。林毅夫表示,他用这个研究结果在非洲创造的就业机会,比世界银行三十年在非洲创造的就业机会还要多。

  林毅夫说,中国原来依靠劳动密集型加工业成为“世界工厂”,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在随着工资上涨,也会出现像日本在60年代、亚洲“四小龙”在80年代那样的产业转移的窗口机遇期。中国可以转移出去的就业岗位数量庞大,如果非洲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发展他们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话,非洲就可以很快发展起来。

  “在60年代的时候,日本在整个制造业雇用了970万人,80年代韩国制造业雇用了230万人,我们的台湾是150万、香港是100万,新加坡是50万。我们中国内地这一部分,在整个制造业雇用的人数是1.25亿,在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就有8500万人。现在的低收入国家,加起来整个制造业雇用的人数只有850万人,非洲54个国家,包括北非的埃及、突尼斯、摩洛哥,以及沙漠以南的国家,它们现在制造业雇用的工人加起来差不多只有一千万人。”

  林毅夫解释说,中国让出了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会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像东亚那样的经济腾飞的非常好的窗口机遇期。如果它们的发展理念,以及国际发展援助,能够用在解决它们交易成本高的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环境上面,然后针对它们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话,它们就可以很快发展起来。

  林毅夫认为,非洲目前是11亿人口,跟中国13亿人口相比稍微少一点。非洲目前在制造业里面雇用的人只有1000万,而中国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有8500万,非洲如果能吸收20%的话,那就是1600万,就可以让它在制造业的雇佣人数增加1.6倍。如果这8500万的就业机会被南亚国家抢走了,南亚国家把就业机会都抓住了,这些非洲国家可能要再等20年才会出现下一轮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窗口机遇期。

  “非洲国家已经不能等了。因为如果出现了北非那样的情形,教育是增加了,健康是增加了,但是在国内没有就业机会。没有就业机会的话,就会变成社会不稳定、政治不稳定的来源。影响不仅是在当地,这些国家发生不稳定的状况以后,就会有大量的难民往欧洲去、往美洲去,这些难民到了那些国家以后,实际上很难融入当地的社会,失落感也很强,也会造成当地的各种摩擦、各种冲突。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这种发展理念如果对的话,不仅是帮助非洲国家,也是帮助全世界实现一种共融的、和谐发展的必要的基础工程。”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