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专论:如何看待亚洲宗教商业化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6-05-10 00:28:17  


  中评社北京5月10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2016年4月10日凌晨3点30分,印度卡拉拉邦具有百年历史宗教寺庙因举办节日庆典燃放烟花而发生大火,上百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印度总理赶赴现场,慰问死难者,抢救伤员,并且要求当地政府查清事故的原因,追究犯罪分子的法律责任。

  人们不禁要问,在庄严的宗教场所,为什么要燃放烟花爆竹呢?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印度寺庙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寺庙为了获得更多的香火,为了争取更多的捐赠,往往不惜血本,举办盛大庆祝活动,以此来吸引人们注意。

  发生在印度的这场火灾,实际上是宗教商业化的具体表现。近些年来,印度一些大型宗教活动,频繁发生踩踏或者火灾事故,究其原因就在于,一些宗教组织或者宗教场所为了吸引更多的信徒,耗费巨资举办盛大活动,但由于活动的组织者缺乏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结果导致宗教活动成为人间悲剧,一些宗教活动的现场成为人间地狱。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民族独立运动,亚洲许多国家宗教活动日益兴盛。宗教不仅为民族独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宗教活动本身还增强了各民族的凝聚力,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执政者还是民间组织,都热衷于开展宗教活动,宗教寺庙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这是亚洲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有的现象。可以这样说,亚洲宗教事业的发展,与亚洲政治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密不可分。一些宗教组织或者宗教机构在亚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宗教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宗教领袖享有崇高威望,宗教领袖发表的政治演讲往往吸引许多选民,政治领袖为了争取更多的选票,往往与宗教领袖联袂开展活动。政治与宗教的密切联系,客观上为宗教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伴随着宗教事业发展,宗教活动的商业化现象越来越明显。部分国家寺庙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举办大型宗教活动成为一些宗教领袖敛财的手段。部分宗教领袖看到了宗教商业化带来的危害性,提倡“人间”宗教,希望每个人都能注重自身的修养,通过独自修炼达到理想的彼岸。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耐得住寂寞,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自我开解,因此,宗教领袖往往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部分宗教场所为了吸引更多信徒,举办大型宗教活动,要求宗教领袖现场说法,举办大型焰火晚会增加火热的气氛。虽然一些宗教机构打着公益慈善的幌子组织大型公益活动,但是,活动本身起到了良好的商业广告效应。

  不可否认的是,越是在发展中国家,宗教的影响力越大。根据笔者的观察,亚洲一些国家宗教势力之所以不断壮大,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们迫切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对于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心理疾病,人们往往得不到心理治疗,宗教领袖和宗教场所实际上扮演了心理医生和心理诊所的角色。为了防止宗教介入社会生活,对人们的精神造成不良影响,应当在尊重宗教发展规律的同时,增加心理医生,通过开办更多的精神诊所,帮助人们化解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宗教权力不断扩张,才能防止出现宗教商业化现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