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刘兆玄答中评问全文:纵论中华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5-11-04 00:06:18  


刘兆玄(右三)接受台湾中评社社长俞雨霖(右二)、总编辑林淑玲(左二)、主任记者倪鸿祥(左一)、记者张嘉文(右一)专访。(中评社 倪鸿祥摄)
  中评社台北11月4日电(记者 倪鸿祥、张嘉文)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将应北京大学之邀,赴北京出席“中华文化复兴论坛”。他在行前接受中评社专访表示,台湾去中华文化是很严重的,要去掉原来文化的核心,要用什么去取代,是因为政治的原因而要去中国化、去中华化,就不符文化的本质,如果用强硬方式,那不就和文化大革命一样,这是台湾应该思考的问题。

  “中华文化复兴论坛”是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大陆“文化部”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研讨内容包括:一、中华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二、中国崛起的文化内涵;三、中华文化复兴与两岸关系;四、两岸四地的文化整合。论坛将于11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大学举行,邀请两岸四地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中评社在会前专访部份受邀的台湾学者专家。

  刘兆玄1943年生,湖南衡阳市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博士。曾任“行政院长”、台湾清华大学、东吴大学校长、“交通部长”、“国科会主委”等职。

  刘兆玄在台北中华文化总会接受台湾中评社社长俞雨霖、总编辑林淑玲、台湾中评社主任记者倪鸿祥、记者张嘉文专访。

  以下是专访全文:

  问:您对中华文化复兴最关注的领域在哪方面?

  中华文化历史很长然后很浩瀚的领域,可是今天如果谈复兴两个字,重点应该是放在新的时代21世纪,时代的需求跟新时代中重要的思潮,要做一些结合,不一定要完全一样,在文化上做沟通结合,这才能谈到复兴,因为旧的东西讲的很多了,国家民族都是好几千年,为什么这时候要谈复兴,有它时代特别的意义,最早谈中华文化复兴是中华文化总会,总会的前身是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那时候在六零年代,有那时的时代背景,大陆正在文化大革命,台湾就做了这个运动,那时做了很多工作出版很多相关著作或艺文的东西,那个时代离现在又过了几十年,我们应该朝新时代的需求来看。

  讲得更具体点,在现在这时代全球人类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永续发展,现在的人当下的人活得很可能,就是说,因上一世纪有相当一段时间经济非常蓬勃发展,很多国家地区人民都经历过以前没有经历过的繁荣,进步国家繁荣和落后国家繁荣不同,现在问题是如何持续,很明显是遇到瓶颈,如我们还是像过去那样发展经济,或是做各方面发展可能会走不下,后面的资源和机会都不多。

  现在的问题是遇到此瓶颈和困境时,东方尤其像优秀的中华文化,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提供不一样的思维,所以回头看看自己的文化和新的全球人的需求,综合起来讲的话就是永续发展,这里面包含了经济、环境、生态、社会正义等等非常广,是一个缩影,同时思考这些东西的平衡发展,在这样子的一个,我相信这会变成当代的显学,这里面中华文化怎么样谈复兴,是我在思考的。

  问:您是指新旧思维可以结合,找出一条路?

  简单说是这样,里面有其特别意义,这话是放诸四海皆准,现在谈这事有其特别意义,西方文明主宰了很长一段时间,尤其在21世纪到顶峰,极盛而衰,也不一定是衰,极盛后一定会遇到瓶颈,从全球的金融风暴始终没有真正恢复,这些问题都还存在各个地方,在那种文化之下所产生的动乱或战争从来没有停过,这几年来更严重。

  从美国来讲,我接触美国是60年代末,那时候所谓的民权运动,让黑人比较有公平机会,教育和各方面都提升,那时候所讲的中间值,黑人和白人比起来家庭收入是百分之50几,到了2000年爬升到3分之2,到2010年后,以现在来看又回复到百分之50几,和1966年一样,换句话说是白干了,显然是有问题,这不是单纯的问题,但很明显中间是有问题。

  再看美国一个数字,过去十几年来,收入虽然增加,全国收入总数有百分之90的数目是进到百分几的人口袋,意思是加薪的结果也没用,只进到某些人的口袋,虽然法律和政策都在努力改善,尤其像美国这样进步的文明,这里面有很根本的问题需要考量,我会看中华文化多年来的发展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