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国民党疗伤“二二八事件”

http://www.CRNTT.com   2013-03-10 09:20:58  


台北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
 
  事件前后还有许多特殊因素,事件本身也还有很多细节史实不清

  事件中的另外一些特殊因素也值得重视,如台湾学者黄彰健先生考据认为:事件发生前后,恰巧台籍日本兵及台籍浪人大量归来,他们找不到工作,也成为参加“二二八”暴动的主要分子。有不少台籍浪人及台籍日本兵,因在大陆地区仗依日本势力而为虎作伥,欺负大陆人,在日本投降时,受到中国同胞的侮辱,大陆人将这些人视为汉奸战犯,没收其财产,将其下狱,后因人数太多,政府下令这些人从宽释放,仅受理直接有暴行而经检举的案子。台湾光复后,这批人大量涌回,因找不到工作,又遍布全岛,在“二二八”事件爆发时,他们遂寻仇报复。黄彰健先生认为,这是“二二八”事件之所以迅速蔓延而难以收拾的一个重要原因。台湾学者王晓波则认为,当日台湾严重的粮荒,是民怨的重要根源;而粮荒的出现,则与日本人有莫大的关系。 

  事件的许多细节至今也尚未考据确切,存在诸多疑问。即以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林江迈事件而言,惯常的说法是老妇人林江迈系因违法贩卖私烟而被缉私队员殴打。但林江迈之女林明珠的回忆却说缉私队员是来买烟的,但因言语不通(缉私队员说的是国语,林明珠只会说日语和闽南语),“林明珠一时反应不过来,围在一旁的地痞混混见状鼓噪:‘有人抽免钱的烟!’并且大声呼唤林江迈,‘阿桑,有人欺负你女儿喔!’他们一哄而起攻击这个士兵,拉扯中,明珠的烟散落一地.在起哄下冲突愈演愈烈。士兵掏枪想要吓退围堵他的人,举起枪,尖锐的枪管刚好顶到了急着冲上前找女儿的林江迈头顶.撞出血来,围观者更加沸腾。被大人拉到一旁的明珠听到有人呼喊:‘阿桑,你流血啦,还不快倒下!’‘阿山仔,打人喔!’……”至如最关键的事件伤亡数据,迄今也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死亡人数从数千到十几万,各种估计、统计相差极大,人言言殊,1992年台湾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的推估数据,则为18000人至28000人,但该数据并不为学术界所认同——对于此种事实难以澄清的根源,亲历事变的著名本省籍人士丘念台曾如此解释:“地方当局透露,外省籍同胞被暴民杀死几千人;而民间却说事变期中,台民死伤近万。根据我的调查访问,双方实际伤亡数字,不及上列传说的十分之一,乃至不及百分之几。他们为什么要夸说死亡数字呢?难道死多了人变成为有理的一方?这种故作夸大的做法,大概是乱世变态心理的表现吧。”

台湾国民党政府数十年来对“二二八事件”的处理

  事件发生后,被国民政府定性为“有组织叛乱行为”;戒严时期成为台湾社会的头号禁忌

  事态平息后,国民政府将事件定性为“奸党乱徒,乘机煽惑”,“有组织叛乱行为”——但据黄彰健先生的考据,“二二八”事件武装暴动最激烈地区,如台中的谢雪红与杨克煌、嘉义的陈复志、高雄的涂光明、斗六的陈篡地等人并非都是共产党员,黄先生认为,谢雪红、杨克煌是台共,其余人则因史料 不足,只能存疑待考。“二二八”事件爆发,陈仪将之归咎于“奸匪勾结流氓”,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共产党的领导。黄先生则研究认为,“二二八”事件是突发的,说是中共所鼓动,并不合乎事实。

  国民政府迁台后,为了巩固政权,严控“二二八事件”的相关讨论,并在1950年5月匆忙宣布二二八事件就此结案,封存史料。在20世纪50至80年代初,戒严时期“二二八事件”成了台湾的头号禁忌,几乎没有人敢提。

  戒严解除前夕,国民党威权统治松动,民间发起平反运动要求政府正视二二八

  1980年代,国民党的威权统治日益松动,党外运动春风再生,党外杂志百花争鸣,民间社团也日渐发达。 1986年3月,民间社团台湾人权促进会以“省籍与人权”为题,举行座谈会,纪念二二八事件。同年9月,民主进步党成立,在其行动纲领第五十一条,便规定了“公布二二八事件真相,并定该日为‘和平日’,以期化除省籍歧见。”台权会和民进党的作为,为日后的二二八平反埋下伏笔。

  转折点出现在1987年。为纪念二二八事件40周年,海内外台湾人社团组成“二二八和平日促进会”,对二二八受难者作追思礼拜,希望政府和社会大众能正视历史的伤痕,疗伤止痛。“二二八和平日促进会”的获得了社会大众的共鸣与支持,越来越多社团加入,二二八受难者家属也终于打破40年的沈默说出心中的痛苦。台湾人也逐渐破除心中的恐惧,走上街头,要求还以公道。国民党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逐渐让步,此后二二八事件不再是最大的禁忌,民间逐渐破除心中的恐惧,纷纷跨出自我设定的禁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