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日本积极扩军备战的原因与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3-05-04 11:05:11  


 
  三、日本备战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日本扩军备战,将对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东南亚等地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关于中国大陆部分,我们后文专门展开。此处先谈此行为对中国台湾地区、东南亚等地的影响。

  (一)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影响

  日本扩军备战的行为,与台湾地区执政党民进党的积极备战行为,几乎同步发生。2022年,台湾地区便一直在积极推进扩军备战。除了大量采购美制武器以外,台湾地区也在加大投入,研发自己的新式装备。

  据台媒报道,2022年8月,台湾“行政院”宣布 2023年度“台湾中央政府”的总预算,其中国防开支达到5863亿元新台币,占GDP的约2.4%,较上一年增长了13.9%。而据台湾“国防部”介绍,该项预算的重点是持续推进“机舰台造”、提高装备妥善、补充弹药存量幷提升后备战力,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而其中的一项重点是研发或采购无人机。

  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台湾也在加紧训练部队。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于2022年12月27日宣布开展兵役改革政策,包括义务役从原先的4个月延长至1年。该项政策预计于2024年元旦生效。此项改革系在美国国防部前部长艾斯培建议下推行。与此同时,台湾地区还不断邀请美国军事专家到台湾训练军队。

  台湾地区的这一系列备战举动与日本基本同步。这不禁令人猜想,这背后是否有某些相同的力量在做推手。事实上,我们的确可以找到这方面的蛛丝马迹。据媒体报道,2022年12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2023年度《国防授权法案》。该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内对台湾给予百亿美元的“无偿军援”。而与此同时,美国在不断放松二战以来对日本军事方面的约束,推动日本的“军事正常化”。

  另一条更为明确的线索是经济方面的。在台海地区波谲云诡的背景下,台湾地区的核心经济支柱半导体产业开始加速流出。其中,中高端产业流向美国本土,而中低端产业则向日本流动。据报道,台积电宣布已确定在日本熊本县设立制造工厂。预计到2024年底,该工厂将建设完成,正式开展生产业务。

  作为对台湾半导体产业外流的回应,日本政府及企业界也拿出了资金,支持日本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据报道,日本政府计划拿出700亿日元(约合35.6亿元人民币)进行支援,此外,日本国内8家企业也将总计投资73亿日元。

  这一系列线索都表明,美国围绕台湾问题开展了积极的布局,即将日本与台湾绑定。在这其中,台湾和日本两者的主观意愿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一方面是台湾地区的台独势力不断加大台独行动的力度。比如,在最近台湾民进党主席补选中,比蔡英文更为极端的赖清德成功当选,便说明台湾地区台独势力的集体愿望。而为了促成台湾独立的真正实现,台独势力除了自身变得更为极端以外,还试图通过加紧与日本、美国的联系,把两个大国拖入战火的深渊。这也就有了前文中美国、日本与台湾地区之间若隐若现的各种联系。

  另一方面则是日本的极右翼势力不断加紧挣脱美国的约束。日本极右翼此前一直被美国所控制,而现在极右翼试图通过拉美国下水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迫使美国主动解开对自己的约束,以实现日本的军事正常化、经济重起飞。而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日本选定的战略支点就是台湾地区。台湾地区不仅布局了美国十分关心的半导体产业,而且是牵制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中国大陆的战略支点。通过猛打台湾牌,日本极右翼可以快速博得美方的支持,放松对他们的约束,从而博得战略主动权和经济惠益。

  通过这一分析,可知日本积极扩军备战,必然会对台湾地区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会加速推动台湾地区主要经济产业的外流。目前,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和电子零部件产业已经有加速外流的趋势。而随着这些产业的不断流出,台湾地区的资金也将快速撤出。届时,台湾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将逐一垮塌。第二,会增大台湾地区内部的矛盾。台湾地区经济支柱的不断垮塌,必然会导致台湾地区长期积压的社会矛盾的快速锐化。其中,尤以蓝绿之争、阶层矛盾为切要。第三,上述两大现象必然会以台独幅度的加大作为最终表现。所以,日本的积极扩军备战,会反推台湾内部局势,逼迫台独势力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加大台独活动力度。

  (二)对东南亚的影响

  日本扩军备战的行为,与日本加大对东南亚地区施加影响力度的做法,同步推进。据媒体报道,1月16日,日本和印度在东京东北部地区进行了代号为“维尔守护者2023”的联合空中军事演习。这是日本和印度首次举行联合军演。同一时间,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警告,东南亚可能会变成下一个乌克兰。

  日本还直接插手了东南亚地区的事务,比如,帮助东南亚国家训练军队。据日本广播协会的报道,1月12日,马来西亚海岸警备队在日本海上保安廰的指导下,在南中国海海域进行了一次训练活动。

  此外,在外交层面,日本也做出了多番动作,比如日本拟邀请印度、印尼等国家出席七国集团广岛峰会。

  这一系列动作都表明日本希望在实现自身军事正常化的同时,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从东亚延伸到东南亚。这将对东南亚地区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将迫使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东盟诸国加紧选边站。原本东盟诸国对美国力量的介入一直保持观望态度。美国虽系世界头号强国,但毕竟在地理范围上与东盟诸国尚有不小的距离。相比之下,中国与东盟诸国之间是近邻,一衣带水。所以,东盟国家对选边站一事,一直保持观望的态度。

  但此时日本力量的加速介入,或将导致东盟诸国加紧选边站。相比美国,日本与东盟诸国之间地理距离更近,且日本的经济体量与中国可以形成竞争。所以,日本介入东南亚地区,必然会对东盟诸国民众的心理产生冲击,导致原本试图选边站的国家不得不做出适当倾斜。

  第二,将导致美日集团内部影响力的消长。美日虽属于行动统一的政治集团,但各自的利益诉求又幷不完全一致。日本打着助美抗中的旗号,介入东南亚局势,本质目的却是为自己的极右翼力量扩大势力范围做铺垫。而随着日本的根须在东南亚地区越扎越深,这或将导致美国、英国、澳洲等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的削弱。当然,这是长线的推演,在当下阶段幷不可能立刻实现。

  四、日本扩军备战对中国大陆的影响

  日本积极扩军备战的行为,在影响台湾、东南亚等地的同时,也将对中国大陆的情况产生直接影响。

  不过,与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不同的是,日本、中国大陆同属于亚洲小环境中的“极”。根据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权力分配主要在极之间,也即在大国之间展开,而其他小国、地区仅仅是结构体的组成部分,而非“极”。所以,日本积极扩军备战行为对中国大陆所产生的影响,必然与其对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所造成的影响不同。③

  具体而言,首先,日本积极扩军备战,将直接影响中国大陆与日本之间的双边经济往来。虽然长期以来,中日之间保持着“政冷经热”的默契,政治上的适度摩擦幷不对双方之间的经济往来产生直接的影响。但这一默契的前提是日本政治保持在适度温和的情势下,即极右翼虽保持保守的姿态,却幷不跨越边界,不试图插手台湾事务、甚至大举介入东南亚事务、挑起南海争议。明确这一界限,意味着:一方面,虽然此前日本极右翼与台湾民进党保持往来,却幷不公开叫嚣军事介入台海局势;另一方面,虽然此前日本也与东盟多国保持来往,甚至是时有军事合作,但南海问题始终是美、英两国在台前唱主力。而如今,随着日本积极扩军备战,上述界限被打破。这或将对中日双方的默契产生直接影响。

  为反制日本,在短期内,中国政府是否会从政策工具箱中拿出“经济武器”,目前虽尚未有定论,但从长期来看,中日之间的经济往来无疑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哪怕官方不对此表态,出于对自身利益之考虑,民间在开展经济合作时,也将表现得更为审慎。

  同时,诚如前述,日本一直试图发力高端制造业,特别是半导体产业。这一经济发展方向正好与中国大陆的经济转型方向竞合。这即是说,双方之间有可以合作的点,但也有相互竞争的点。未来的关键问题在于,双方之间究竟能否管控好竞争,突出合作。从最坏的方面考虑,如果未来竞争大于合作,甚至竞争引发冲突,则也将导致“政冷经热”的默契难以维系。

  其次,经济方面的影响会带来中国大陆社会局势的改变。众所周知,中国大陆在此前四十年时间里,通过外向型经济体系,实现了对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的融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本土成长起了一大批社会精英人士。在这其中,有不少人长期与日本企业开展经贸往来,特别是其中有一些企业的资本金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日资。

  一旦中国与日本在经济合作方面有任何波动,直接受到影响的主要是这一部分社会精英人士。而如果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受到长期影响,那么,这或将导致这部分社会精英人士转变业务领域,或者退出精英层次。在此时,如果中国政府又能够适度控制社会舆论的方向,则这部分人或将改变对外部力量的态度。换句话说,面对共同的外部压力,在适当的舆论引导下,中国国内的不同力量或将相向而行,达成不同群体间的凝聚。

  最后,社会方面的影响最终会延展到地缘政治上。诚如前述,中国与日本皆为亚洲小环境中的“极”。

  日本通过扩军备战,试图在权力分配上获得更大的份额。这一行为对中国的经济、社会等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最终会投射到地缘政治上,使得中国在权力分配上积极维护既有份额。这会使得东亚、东南亚局势变得更为微妙,使既有平衡更难以维系。这即是说,在平衡被打破的情况下,既有的国际政治秩序结构或将面临重组风险。而位于这一结构下的所有元素,包括中国台湾、东盟诸国等,将集体面临抉择,以及不可预期的重大风险。而且,无论它们如何抉择,它们都将在重大风险中付出不小的中短期代价。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日本积极扩军备战之举,是其国内极右翼势力异动的直接产物,也是美国捍卫其单极化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自然结果。这一行动对日本周边诸多国家、地区,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东南亚诸国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在这一大背景下,同样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如果日本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亚洲地区的既有的国际政治秩序结构将不可避免地遭遇重大风险,乃至于经历重组。这或将是一个持续超过二三十年的漫长历程,而当这一历程走到终点时,整个国际政治格局也将开启一场规模巨大的蝶变。

  参考文献:

  ①高宇.日本财阀企业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J].日本学刊,2012,(4).

  ②徐万胜.战后日本选举改革与自民党支配体系变迁[J].日本学报,2015,(5).

  ③肯尼兹·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M].上海出版社,2008,第236-第238页.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3月号,总第303期)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