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对美外交破局须稳定欧洲

http://www.CRNTT.com   2021-06-26 00:03:06  


 
  所以这样看来,特朗普的潜在政策主轴可以被归纳为某种形式的“联俄制华”[8],正因为要联俄,所以特朗普对于美国在欧洲的传统盟友不那么客气,这样等于也是间接向俄方伸出某种橄榄枝。当然实际上,在特朗普执政时期,中俄关系的发展也并未真正被破坏(甚至有西方学者认为特朗普实际上使中、俄两国走得更近了[9]),因为俄罗斯一方面既要充分利用特朗普释放的某种善意,但另一方面也有其国际战略平衡的考量,更何况中俄之间的紧密关系早已存在,俄方也一直乐意见其发展。此外,俄方对特朗普还有一种利用的心态,即希望通过特朗普的右翼民粹路线剧烈干扰美国内部政治进程,锐化美国国内政治的对立现象。应该说,民主党对于俄方的这一套手法看得还是比较清楚的,因此拜登上任后,路线转为“联欧(及其他传统盟友)制华、俄”,若仅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考虑,则当然拜登比特朗普更接近于旧有的内战思维。美国学者Steven Pifer指出,拜登是冷战后的第一个在其上任之后不致力于寻求与俄罗斯建立更紧密关系的美国总统[10],普京也是丝毫不手软,在2021年5月就宣布美国驻俄单位不得再雇佣俄籍人员,直接导致美国驻俄大使馆要削减其75%的雇员数量[11]。美国学者亦指出,拜登时代的政策可能会进一步促使中俄更紧密携手,而若那样的情况发生,将是拜登外交政策最大梦魇[12]。

  具体到拜登时代的美俄关系前瞻,我们可以拿北溪天然气管道(Nord Stream 2)二号项目作为一个绝佳的例子。北溪二号项目试图绕过波兰和乌克兰等国从俄罗斯直接向德国提供天然气,普京是力推这个项目,拜登主观上似乎并不喜欢这个项目,但是为了修补被特朗普所破坏的美德关系,拜登愿意袖手旁观,不做介入,让俄德两国去自行协商和推进这个项目。所以简单地说,为了挽回欧洲盟友,拜登甚至愿意给俄罗斯一些空间和让步。但是,事情的复杂性远不仅止于此而已。在美国国会中形成了强大的两党共识,试图施压拜登,介入并最终终止北溪二号计划[13]。很明显的,拜登是把团结欧洲盟友放在比“抗俄”更重要的位置,美国国会则认为“抗俄”要压倒德美关系的相关考量,于是在美国内部的行政-立法环节就已充满了不能协调的气氛(不过,对拜登而言其实亦不是全无好消息,德国国内目前声势看涨的绿党就表现出紧随拜登的策略取向[14],华盛顿很可能在主观上会期待绿党能崛起到掌握政权的地步)。因此,哪怕是“联欧制俄”这个对美国而言早就习以为常的政治选项,真正到操作起来都并不是那么便利和容易。已有不少论者指出,若美国能继续在欧洲搞一波马歇尔计划,则像北溪二号这样棘手的问题就不会表现得这么突出,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美国国力有所衰退,导致其对欧洲更多采取的是一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

  二、中国对美策略:“斗而不破”,“长期互搏”

  那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在特朗普时代中国是如何应对美方出招挑战的?从基本面上来说,在那个时候的主轴关系之一是稳定俄罗斯,使其不至于和美国真正联手,同时针对美国对其传统盟友的一系列不友善举动,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得到了更长足的发展,在搁置某些政治议题的前提下双方在经济领域互动频繁。世人往往袛看到当时中美激烈冲突,却很少看到中国同时在发展与俄罗斯以及与欧洲的友好关系,这些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或多或少缓冲了中美激烈对撞所产生的冲击力。此外,即使在中美关系上,中国也仍然保持了可供回旋的战略余地,尽量走在所谓“斗而不破”的基轴上,比如当美方无理关闭中国驻休斯敦领事馆时,中国的回应也袛是对等关闭了美驻成都领事馆,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的打法基本是“把朋友搞的越多越好,对于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亦并不寻求短期、直接、正面硬刚式的终极对决,而是仍然保持在未来进行合作的可能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