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非和统等方式需考虑九个法律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8-09-05 00:24:05  


 
  九、国家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解决台湾问题后,在对台治理中如何依法肃清“台独”遗毒重塑台湾民众国家认同?

  当前,在“台独”分子的鼓噪下,岛内民意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独化”倾向,青年世代的国家认同观念发生较大变化,这对于国家统一后两岸同胞实现心灵契合提出了挑战。若国家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展开反分裂国家斗争,则这种因“台独”思潮引发的两岸民意对立情绪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激化。因此,能否在采取非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后,尽快消除“台独”分裂思潮长期以来对台湾民众的错误导向、转变台湾民众被误导的“国家认同”倾向,对推进两岸在经济社会等各层面的全面融合、消解两岸民众因“台独”分裂思想带来的隔阂具有重要意义。

  从香港回归祖国后特别行政区治理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来看,由于缺乏充分的治理经验和理论准备,国家未能尽快在香港开展“去殖民化”工作,以至于在香港回归祖国十余年后,仍产生了极端本土主义和“港独”思潮。不得不承认,在这一背景下,香港与内地的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受到一定影响,香港“人心回归”仍存在相当程度的障碍。因此,从香港的经验教训来看,在展开国家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谋划时,有必要将国家统一后对台治理过程中依法肃清“台独”遗毒、重塑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纳入作为一项重要问题做好理论准备。

  因此,我们在考虑战后台湾地区治理过程中,亦应从法律层面出发,对诸如如何运用法治方式取缔“台独”组织、消除“台独”遗毒、引导台湾民众重塑正确的国家认同观、消除因两岸长期政治对立带来的隔阂、推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等问题展开论证。

  结语

  《反分裂国家法》是国家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法律。多年来,学界围绕这部法律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成果之中,偏向于政治宣示的论述相对较多,而学理建构明显不足。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学界对于《反分裂国家法》第八、九条规定的国家采取非和平方式展开反分裂国家斗争的法律研究非常不足,以至于在展开研究过程中,我们只能首先归拢和凝练这一话题的问题意识,以待进一步展开更为精细化的研究。

  当然,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解决台湾问题所需展开的法律准备,本身就构成一个宏大的问题群,因而上述问题仅是我们在学术研究中的一种探索和尝试,难免挂一漏万,我们真诚地期待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