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美对华战略巨变深层动因

http://www.CRNTT.com   2018-07-07 00:13:51  


 
  其次,是源于对中国崛起的危机感。中国崛起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强、影响之大,可以说远远超乎美国的想像。与此同时,美国在综合国力方面的相对优势在逐渐缩小亦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在政治、社会、文化和价值观领域“异质”中国的迅速崛起,引起了美国决策精英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危机感。时至今日,美国朝野各界普遍认为中国在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利用美国的“宽容”、“软弱”甚至是“失误”,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实现了自身的崛起,甚至令中美关系业已成为“事实上的朝贡关系”(a de facto tributary state to China)。②与此同时,美国认为数十年来其对华战略的基本假设已被证明是“错误的”,即对华接触和发展经贸合作的政策,并没有使中国朝着美国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也未能将中国成功地纳入到美国制定和主导的亚洲安全、政治和经济秩序框架,反而使中国巩固了共产党的统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更有甚者,在美国部分鹰派人士看来,“依靠”美国的“支持和帮助”而日渐壮大的中国不仅不知“感恩”,反而在各个领域发起对美国的挑战,对美国国家利益构成了全方位的威胁。因此必须及时采取行动,以“亡羊补牢”,对中国的发展进行围堵和制衡,以免中国进一步崛起后彻底颠覆美国的霸权地位。

  第三,是源于应对中国“苦无良策”的焦虑感。事实上,在奥巴马执政后期,美国已经开始将中国视为未来对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主要挑战者。“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出,以及美国积极介入中国与周边部分国家在东海、南海的领土主权争议,借机加强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存在和前沿威慑,对中国进行制衡和围堵的种种举措,本身便是这一对华战略认知的反映。早在2015年5月,美国颇具影响的外交关系委员会便发表题为《修改美国对华战略》的报告,直言中国在目前和未来几十年内都将是美国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美国应当改变对华大战略,制定更加统一的策略,从此前的支持与合作,转变为施压和竞争。以长期应对不断增长的中国国力。③只不过由于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以及叙利亚内战的不断延烧,导致美俄关系严重恶化,同时也令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制衡力度大打折扣。而在特朗普上任后,将中国认定为美国长期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战略对手”(strategic adversary)已经日益成为美国政界(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军界、商界、学界、舆论界的广泛共识。与之相伴随的则是,美国认为此前以“接触战略”为主轴的对华政策已经被证明是“无效的”,甚至已经“失败”,必须重新思考和确定新的对华战略。④但是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相对衰落,美国对中国的战略优势已经大大缩小,加之中美两国在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业已形成史无前例的相互依赖,以及美国在一系列地区和全球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与支持,如此种种,使得美国战略界迄今为止仍未找到一个可以替代“接触战略”的新的战略框架,这种“发现问题”但却又“苦无良策”的困境,使得美国对华战略焦虑感不断上升。

  二、“修正主义战略对手”:对华重新定位及策略调整

  在上述多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尤其是基于对中国内部发展走向、对外战略意图的普遍误读和严重曲解,特朗普政府开始重新对中国予以“战略定位”,并尝试对既往的美国对华政策框架进行调整,在几乎所有政策领域推行更为咄咄逼人的政策举措,对中国展开“全面反击”,也使得中美关系进入一个艰难的“战略调整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