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蔡政府新南向政策可能“撞南墙”

http://www.CRNTT.com   2016-10-23 00:09:15  


 
  一是区域范围扩大。过去三次“南向”主要针对东南亚地区6个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越南),此次则包括东盟10国以及南亚6国(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不丹、尼泊尔)。

  二是投资主体和产业领域增多。过去以鼓励岛内中小企业、制造业“南向”投资为主,此次还意图动员大型企业以及服务业开辟新市场。

  三是延伸连结范围。过去重点引导台商将投资、贸易、相关产业布局转移到东南亚,此次还强调通过转移到东南亚、南亚后,与美、日、欧等进行更直接和密切的经济联系。

  四是交流合作领域扩大,强调双向而非单向。除了过去传统的经济合作外,“新南向”强调增加与东南亚、南亚在社会文化层面的往来,包括文化、教育、人才交流与观光旅游等。同时,之前三次“南向”主要是台湾方面对东南亚的单向输出,此次则更为强调双方之间的往来与合作③,特别是投资、人才、文化以及东南亚民众赴台旅游等,企图弥补两岸关系冷却后的损失等。

  五是当局重视程度更高。以往三次“南向”,当局口头宣誓多,实际行动少,推动主体也主要是经济主管部门。此次不仅专门成立直属机构(“新南向政策办公室”)和研究单位(“东协及南亚研究智库”),而且大动作调动经济、“国发会”、“外交”、教育、文化等多个部门,意图“打组合拳”。

  显而易见,“新南向政策”是蔡英文“柔性台独”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层面上,由于两岸实力落差巨大、两岸经贸及人员往来关系密不可分、国际“一中”格局的强大制约,“台独”势力已经不可能、也不敢贸然通过政治、军事、法理等途径和手段来赤裸裸地推动“台独”进程。于是,蔡英文被迫选择“柔性台独”策略,即以所谓“‘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为幌子,在经济、社会、文教和涉外等领域推行“只做不说”的“台独”进程。而“新南向政策”就是“柔性台独”主要的经济和涉外途径。经济层面上,由于近年来大陆经济正经历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市场”的改革转型,传统制造业台商在大陆的经营成本快速上升,加上全球经济低迷外需订单下降,“两头在外”的台商在大陆尤其是沿海地区经营日渐艰难,一些难以升级和转型的台商纷纷向东南亚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同时,美国在亚太积极推动TPP(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协议),东南亚已有新加坡、文莱、越南和马来西亚完成第一轮谈判,为避免贸易排挤效应,台商东南亚“插旗”意愿升高。总之,经济客观形势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台独”分离主义的需求,为蔡英文当局推动“新南向”、降低两岸经济联系提供了比以往更好的基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