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林毅夫演讲:经济发展需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

http://www.CRNTT.com   2016-09-29 00:12:03  


林毅夫发表演讲(中评社 张爽摄)
 
  2000年的时候我在凤凰卫视做对话,提出2000—2030年,中国如果懂得利用跟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产业差距,然后来加速自己国家发展的话,应该是有潜力维持8%的增长20年。如果这个可能性实现的话,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们在2020年的时候可以超过发达国家。其实我们在2014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就已经超过发达国家。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在第二次大战以后,在非洲、南亚,大部分国家还陷在低收入陷阱,拉丁美洲国家一直还在中等收入徘徊,跟发达国家的差距没有缩小,理论上有可能,但实际上没有实现,这是很令人纳闷的现象,为什么?我想作为学者,我们必须去研究,去了解。

  我们知道在现代化的过程当中,你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进行产业升级,这些都是需要投资的。软硬基础设施的完善,比如要建立电站、港口、公路,同样是需要投资的。所以投资在现代经济增长当中是不能缺少的,投资就需要资本。二战以后,多边国际发展机构,像世界银行,还有双边发展机构,像美国国际开发署等,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多赠款或是低息的优惠贷款,从理论上讲这些援助提供了发展中国家最短缺的资本,有了资本以后,这些发展中国家就可以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应该就可以发展得很快。但是据统计,虽然发达国家和多边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种援助高达3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却还是在贫困当中。
现在中国变成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了,中国也开始对外提供援助了,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应该研究怎样使中国的对外援助,真正能够“好心办好事”,让接受我们援助的国家也能够实现现代化。就像习近平主席所讲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思路决定出路”

  2008年,世界银行有两位诺奖获得者,一位是研究经济增长的罗伯特•索洛,另一位是迈克尔•斯宾塞,他们两个人牵头组织了二三十个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有理论基础并且有很多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了一个增长委员会,他们研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13个经济体实现了每年7%或者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维持了2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从19世纪末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长期的增长速度大约是3%,如果发展中经济体以7%或者更高的速度增长的话,就代表它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发达国家高两倍还多,如果维持25年或更长时间,就可以大大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长委员会发现这13个经济体有五个共同的特征:第一,它们是开放经济,它们用世界上先进的技术、理念,来生产世界所需要的产品,也就是利用它们的比较优势来生产,利用后发优势来发展。第二,它们都实现了宏观经济的稳定。第三,它们都有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第四,它们都是市场经济,或是走向市场经济的国家。第五,它们都有一个积极的、有为的政府。他们说这五个特征是成功的要素,但不是成功的处方,就像中药材一样,如果要成功,一定要有这五种药材,但是单单知道药材,没有药方的话还不够,因为我们知道,每种药材如果用量对的话,它可能就是良药,如果用量不对的话,它就变成毒药了。另外我们发现,成功发展的经济还有一个特色,有些是完全靠国内的资本积累,像日本、韩国,它们在9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不欢迎外资的,也不允许它们的企业向外国借钱。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外资进来的不少,但是虽然从总量来看相当多,但是从相对量来看,外资在我们国民经济投资当中的比重是不高的,大概在5%、6%左右。而有些国家,像新加坡,则大量利用外资。我想对经济发展,我们不仅要知道哪些是重要的要素,还要知道有什么好的药方,这是一个在研究上很有挑战性的一个问题。因为如果只是讲成功的要素,我们可以直接看发达国家有什么,我们缺什么,然后就认为发达国家有的就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实际上单单有那些条件是不是一定能成功,不见得。所以我们必须清楚了解到底怎样的政策组合,怎样的政策思路,才能让一个国家成功,并且表现出这些特征,这是我这些年研究的一个努力方向。
 
  就像凯恩斯在他革命性的著作《通论》的最后一章最后一节的最后一句话所说:“是理念,而非既得利益,是成败的关键。”这就像我们常讲的“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是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和多边机构的努力为什么不成功?最主要的是它们的思路受到主流的发展思潮的影响,而这些发展思潮并不是非常合适的。因此,有很多是“好心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再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的现代化,它们当时的发展思路,发展理论,它们制定的政策到底取得了什么效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