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两会热话:从马桶盖到圆珠笔透视供给侧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6-03-09 00:20:32  


(来源:网络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 杜博强)从去年的马桶盖到今年的圆珠笔,供给侧改革的话题毫无意外地成为了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

  两会前夕,国家总理李克强无意透露出的一个“秘密”,让外界对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

  “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作为年产圆珠笔超过400亿支的产笔大国,却缺少生产圆珠笔珠的关键技术,以至于这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丝毫感觉不出技术含量的笔珠,无论是设备还是材料,还需要从瑞士、日本等国家进口。

  有技术含量的东西生产不出来,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如何在“需求侧”之外聚焦“供给侧”,实现经济的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成为了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个个都是关键词

  从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经过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强调,供给侧改革如今已经进入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并且重复出现达5次之多。如何解读供给侧改革,如何将供给侧改革真正纳入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志彪分析了供给侧改革的概念。他说,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广为人知,但是这三点都属于需求侧,决定的是经济的短期增长率。供给侧则是要让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要素实现最优配置。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则对供给侧改革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读。他说,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去产能”并非供给侧改革的全部,改革落地要依靠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家、作为创新主体的科研人员及作为改革主体的官员共同推动。

  辜胜阻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三大关键词。一是“结构性”,既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三去”“减法”,也包括优化产业结构“补短板”的“加法”。二是“供给侧”,要把原来依靠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三是“改革”,即通过改革实现制度供给的优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