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郭震远:中国外交面临两大部分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4-03-17 00:27:40  


 
  2、关于维护国家利益与保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坚决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一贯立场和政策;争取和保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是1978年中国开始以现代化建设为工作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在根本上,这两方面是完全一致的。争取和保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实际上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利益。但在具体操作的层次上,二者有时可能出现相互制约的局面。近年来,在中国明显强大后,这种二者相互制约的局面有所增加。主要是,随中国的明显强大,中国的国家利益出现了快速扩展趋势,无论对国际市场上能源、资源需求的大量增长,对重要国际通道安全的日益重视,还是中国越来越广泛的各种国际参与等等,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越来越大量的,与中国民众、企业,以及政府相关的利益纠纷、摩擦,甚至冲突,成为中国国际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不稳定因素。但最引起重视的是,如前所述,近年来中国与某些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主权归属争端,出现增多和激化的趋势。显然,在中国明显强大后,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利益纠纷、摩擦和冲突增多、加剧,这增加了中国争取和保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困难,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对于明显强大后的中国来说,一方面需要始终重视减少、化解与相关国家的利益纠纷、摩擦和冲突,而不是相反;另一方面是,善用增强了的能力和扩大了的空间,而不是对之滥用。这两方面的落实都非常重要,同时也很困难,特别是善用增强了的能力更为困难,将成为中国外交的重大挑战之一。

  3、关于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与坚持量力而行

  多年来,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积极参与国际救灾、国际反恐等活动的同时,与一些国家,主要是与一些发达国家,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问题上,一直存在重大分歧。这些分歧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有最集中表现。可以预料,在中国GDP总量巩固地居世界第二,中国明显强大以后,要求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及其它方面,更多承担国际责任的压力将明显增加,而且很可能将这种压力扩大、转移至更多方面,而形成对中国更广泛的压力。实际上,虽然中国的GDP总量已巩固地居世界第二,但中国人均GDP仍然偏低,仅位于世界第84位(2012年)。所以,中国仍然不可能承担过多的国际责任。中国可以,实际上也已经对于国际救灾、国际反恐、打击海盗等行动提供更多支持,但对于温室气体减排这一类重大行动,仍然必须坚持量力而行。在中国明显强大后,正确处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与坚持量力而行的关系,将成为对中国外交更突出的挑战。

  4、关于坚持韬光养晦与积极有所作为

  上一世纪90年代初,面对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引起的国际形势剧变,以及中国相对严峻的国际处境,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二十字方针。尽管二十年来中国外交的成功与坚决执行这一方针密切相关,但对于执行这一方针的争论从未停止。争论集中于对于韬光养晦的认识和执行,包括如何理解、处理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关系等。2010年中国GDP总量巩固地居世界第二,中国明显强大以来,中国国内出现了比以前更明显、更强烈地要求中国外交改变,甚至放弃韬光养晦,而突出有所作为的情绪。与此相应,国际社会也出现了认为中国已用有所作为取代韬光养晦,作为外交指导方针的判断。但是,这些情绪和判断十分错误,将对当前和未来的中国外交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韬光养晦不是在中国相对较弱时外交的权宜之计,而是中国作为新型大国要始终坚持的外交战略方针,其精髓是中国不要成为世界矛盾的焦点,不要把世界矛盾的矛头引向中国。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从来是辩证统一的,而不是对立、割裂的。二者不仅在争取和保持中国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一国家根本利益上是统一的,就是在具体执行层次上,二者实际上也是统一的,即只有有所作为,才能真正实现韬光养晦,而不是如很多人从字面理解的那样,二者是对立的。在中国明显强大后,继续坚持韬光养晦,如前所述,肯定更加困难,但也更加必要。正确处理坚持韬光养晦与积极有所作为,已经是并将继续是中国外交面临的最主要挑战的核心内容之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