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郭震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如何更进一步

http://www.CRNTT.com   2013-05-06 00:26:21  


 
  多年来,民进党一直企图通过“台独”、搞分裂,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两岸关系现状。如前所述,在2008年、2012年的两次选举失败后,民进党的两岸关系政策没有实质性调整,同时却做出了认同保持台海和平、赞同两岸经济合作、人员交往的姿态。很明显,民进党的作为只是企图通过迎合、利用台湾民众“保持两岸关系现状”的愿望,实现重新执政的目标。至于重新执政后,是否会再次力图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两岸关系现状,可能性很大,但仍然是无法实现的。

  从总体上看,“保持两岸关系现状”,是国民党主流的选择。在马英九实现连任以来,这一点有越来越明显的表现。马当局强调要进一步巩固、强化,已经形成的两岸经济合作、人员交往的机制。这将有利于两岸经济合作、人员交往的进一步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保持两岸关系现状”的行动。但马当局更引人瞩目的“保持两岸关系现状”的言行,却是明显消极的。马连任后对于两岸政治对话、政治谈判,明显持消极态度。马一再强调“保持‘不统、不独、不武’的台海现状”;明确提出关于两岸政治谈判“台湾需要、民众同意”的先决条件,实际就是试图以台湾多数民众选择“保持两岸关系现状”的“民意”,作为拒绝发展两岸关系的口实。此外,在关于“两岸关系现状”的认定上,马当局的消极倾向也有所增强。2012年5月以来的半年多当中,马当局不仅强调“不统、不独、不武”的台海现状,而且对于所谓的“中华民国主权国家地位”的宣示明显增多。特别是2012年8月5日马发表的“东海和平倡议”,以及其后关于中日钓鱼岛争端的一系列言论,实际上都是以宣示“中华民国的主权”为核心内容。显然,马当局认定的“两岸关系现状”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所谓的“中华民国是独立主权国家”。这一认定,明显与马当局对于“九二共识”的认同矛盾。马当局的上述言行固然有其迫于内外困境的苦衷,但同时也确实反映了,他们对保持“两岸关系现状”,首先是保持“中华民国主权国家”地位的深层次认识。这一认识将强化“保持两岸关系现状”的消极方面,而且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进,这一消极方面对进程的不利影响将进一步表现出来。

  很明显,尽管内涵十分庞杂、含混,但笼统、模糊的“保持两岸关系现状”,确实是台湾岛内多数人的选择。所以,岛内各方政治人物都在各取所需地企图加以利用,而岛内媒体也积极参与,企图加以引导。必须明确指出,“保持两岸关系现状”绝无可能。作为尚未实现统一的中国的两部分,大陆和台湾构成的两岸关系,从开始出现就是不稳定的结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虽然在逻辑上不排除发展变化前景的双向性,即统一与分裂的可能性并存,但实际上只可能有统一这唯一的发展变化前景,这是任何政治势力、任何政治人物都无法阻挡的。如果说,在李登辉、陈水扁大肆搞“台独”、搞分裂,导致台海局势高度紧张时,“保持两岸关系现状”曾有过某种积极意义,那么在“台独”已无可能的现在,无论出于什么考虑,坚持“保持两岸关系现状”,必然严重损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妨碍实现和平统一的目标,导致两岸关系倒退,因而是绝不可能接受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