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郑剑:发展两岸关系的八点建议

http://www.CRNTT.com   2012-08-19 00:21:22  


 
  六是经验教训丰富深刻,为发展两岸关系积累了宝贵借鉴。

  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是经验教训的累积过程。过去的四年乃至更长时间,两岸关系历经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的重大变化,包括“台独”分裂势力干扰、岛内政局动荡、两岸民意认知差异、外部势力插手等,跌宕起伏,波折不断,其经验教训弥足珍贵。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给了我们应对复杂情况的信心和借镜。从这些经验教训中汲取养分,有助于攻坚克难,使两岸关系更顺利、更健康地发展。

  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深水区,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势必更多地浮出台面,考验着两岸的智慧和勇气。

  1、“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的干扰破坏。尽管“台独”主张在岛内正逐步失去市场,“‘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成为主流认知,但“台独”分裂势力仍有一定能量,还具备干扰破坏两岸关系的较强能力,可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从选后一段时间看,“台独”基本教义派仍不肯悔改、部分理性人士有所反思、骨干力量倾向维持既有立场,伴随而来的还有种种藏锋守拙、伺机东山再起的韬晦之策,但每逢两岸关系可能有所发展,特别是政治协商对话、经济合作开放、交流交往拓展、军事安全接触等方面运作的风声,即便是捕风捉影,他们仍立刻撕下反思的外衣,故态复萌,进行牵制干扰破坏。可见,“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挑战和破坏因素。正因为如此,大陆方面在选后新形势下提出,要“巩固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框架,努力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继续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使台湾民众真正认识到台湾和大陆不能对立和分割,维护两岸关系继续稳定发展的宏观框架”。

  2、两岸长期隔阂对立形成的对立思维惯性。1949年以来,两岸之间一度长期处于隔绝对立状态,造成强烈的敌意和对立心理。1980年代末两岸交流交往逐步开放,但由于时间有限,特别是“台独”分裂势力挑拨离间、李登辉和民进党20年推行的“台独”和“去中国化”政策,极大延缓了两岸间理解和互信的建立。立场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评判,两岸在很多情况下不由自主地从政治对立角度判断对方、从“别有用心”角度定位对方、从“防止上当”角度应对对方,制约了两岸关系的顺利发展。没有强有力的拨乱反正,这样的状况还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