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专论:台湾流失认同 如何回归中国主体

http://www.CRNTT.com   2012-05-29 00:43:03  


 
    “大陆印象”、“中国意识”及其制度根源

  理论上讲,在建设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有四个重大使命必然要一一完成,即政治统一、政治整合、国家认同和现代国家,③这既是国家建设的过程,也是国族建设的过程,即传统民族或文化民族要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国族化过程。这一国家建设理论引用到中国,可知,中国的民族国家建设其实仍未最后完成,因为这四个重大使命的完成尚需时日。中华民族是中国这个民族国家的国族,它的生长繁荣与国家建设的过程是一致的,但是两岸关系的复杂变迁使得这一国族建设和现代民族国家建设都面临重大考验,两岸长期分治和政治制度差异甚殊,两岸国族化建设的过程是分离的,对民族国家的认知也是分离的,这是两岸间许多认知困惑的根源。

  当然,如果仅从资料上考察,我们有理由乐观,毕竟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已结下丰硕的果实,经济文化纽带的拉力似乎很强劲,两岸经贸的依存度日益上升。根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不包括第三地转投资,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3133件,实际投资金额高达520.2亿美元,从1987年到2010年,台湾同胞来大陆累计超过6100万人次。④如此规模的交流带来了两岸民间生活的巨大改变,尤其改变了大陆与台湾对彼此的印象,这个过程的变化应该说是积极的,因为民间社会的巨大鸿沟已渐渐变小。正是在这一民间交流过程中,台湾民众积累了他们对大陆的基本认知,形成了所谓的“大陆印象”。

  这种“大陆印象”源自经济社会生活的密切,涵盖两岸交流的方方面面,当然更包括政治面。总结起来,笔者认为台湾民间的“大陆印象”至少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政治制度认知方面是疏离、陌生和对立的。国民党当年的“反共仇共教育”和民进党后来的“台独”操弄,使得台湾民众对大陆政治体制和大陆政府始终心存疑虑,少有正面评价。当他们有机会瞭解大陆政治生活时,并不愿意考虑两岸各自政治发展道路的不同,仍然坚持以固有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大陆的政治制度。对于被大陆民众普遍视为台湾乱象的选举政治,台湾民众视为常态并倍感自豪,更有部分民众不仅认为两岸之间存在制度的竞争,而且认为大陆在民主选举方面落后于台湾,甚至将大陆政治改革与民主发展(意指西方式宪政民主)视为两岸未来统一的条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