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谢大宁:台湾的政治水温有多冷?

http://www.CRNTT.com   2009-11-27 00:45:04  


谢大宁教授
  中评社台北11月27日电(作者 谢大宁)日昨徐博东教授在中国评论的一篇文章,谈到了台湾目前的政治水温,并以“虽未结冰,但却很冷”来形容。以徐教授的分量而有这样的形容,当然会引起高度的注意。

  这评论的由来,是由于在前些天“两岸一甲子”的研讨会上,台湾蓝营的许多“具有指标意义”的学者竞相发表了对“一中”冷处理的言论,从而激起了两岸学者在此一问题上的激辩所致。从徐教授的文章,乃至会议当天余克礼所长当场的回应看来,大陆学者对这场意外擦出的火花,似乎不只是若有憾焉而已,而且明显是因为与预期的巨大落差,而流露出了高度的错愕之感。徐教授甚至提到整个会场里台湾学者似乎只剩下张亚中教授一个人还在谈一中了,至于张亚中为什么会坚持“一中”,被会场笑语“因为‘亚中’是‘一中’的弟弟”就简单轻松带过了!这图像真的和两岸这一年来的气氛存在着太大的落差,所以也无怪乎大陆学者会有这样强烈的感受。

  然而平心而论,我对这一场两岸的“交锋”,却一点也不意外,甚至我还认为大陆学者对台北政治温度冷冽的程度,估算得恐怕还不够准确。前几个月,两岸统合学会两度在北京与大陆涉台学者的讨论中,我们都已经以各种客观的数据,以及我们在台湾社会里的观察,不断对大陆学者指出了这一事实。

  坦白说,这几年来,“一中”、“统”等种种字眼,在台湾的政论圈,乃至社会公共论域中早已经成了禁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好了,我们的学会以“统合”为名,但大陆朋友恐怕不知道的是,当初我们要以此为名时,有多少“深蓝”的朋友劝我们不要加上“统”字,即使我们说我们只用了“统合”,而不是用“统一”,甚至我们还半开玩笑地说,连陈水扁当年都曾用过“统合”这两个字,但他们还是“苦口婆心”地劝告我们,“还是避一避吧”,“为什么不用整合?”,“换个中性名称吧”!这真的已经成了台湾的氛围,而且这氛围在蓝营里更为严重,它不是哪些个别人士有此禁忌,而是早已经成了某种“集体意识”,很难摇撼了!
也正因为我们长期感受着这样的气氛,所以我们对两岸这一年来的快速融冰,总是抱持着戒慎恐惧的态度。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就算两岸可以“先易后难”、“先经后政”,但政治议题终归避不开,非处理不可,而一旦要处理,其核心中的核心问题,就是“一中”问题,可是台湾社会却越来越惧怕这个问题,而蓝营的集体意识对这问题更根本就是鸵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