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关注:台学者提醒岛内将越来越集权

http://www.CRNTT.com   2017-11-14 00:04:09  


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主任、教授杨泰顺
 
  应寻求不因台湾政党轮替影响的两岸交流互动之策

  台湾世代教育基金会副执行长张百达认为,台湾已迈入政党政治的时代,两岸关系的发展已非过去两蒋威权时期哪个人或哪个党说了算,正如目前仍在立法院待审的《两岸服贸协议》或《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能否争取更多台湾民心的认同,与能否争取台湾相关主要政党的支持,两者为一体两面,同样重要。

  “台湾谁执政是战术问题,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则属战略问题。”张百达指出,面对台湾政党政治发展的现实与实际,此刻,寻求不因台湾政党轮替影响的两岸交流互动之策之基,或为当前两岸双方所必须共同思考及应对的重要课题,更攸关目前两岸官方交流能否适时重新启动再出发。

  他表示,尤其,今年中共“十九大”之后,两岸领导人能否共同展现政治智慧,不仅攸关两岸关系能否从当前乌云密布、暗流涌动的危险境地逐渐带领航向开阔平坦、波澜不惊的光明大道,更关乎着现实生活中的两岸百姓群众福祉,以及究竟将以何种的旋律,作为开启下一个30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序曲。

  两岸应设立综合性的互设协商机构

  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谢政谕认为,台湾大选期间,由于大陆相关单位的资讯不够整合,每次选举台湾内部的新情势、选举新花招,大陆理解受限,是的大陆在关键时刻经常呈现时空的“爱国主义”状态,比如2016年的黄安、周子瑜事件。加上台湾民粹主义相当严重,因而选举期间两岸特殊议题,常常形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此,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互设协商机构,或者是文教、智库第二柜沟通管道,形成一个理性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十分必要。

  两岸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正处于跨世纪的转型之中,因此,两岸互动的新模式更应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审慎以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