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尴尬的诗坛:为何当代中国诗歌难获国际认可?

http://www.CRNTT.com   2013-12-27 15:05:23  


为什么西方人眼中,中国当代没有伟大的诗歌?图为刘野油画.
  中评社北京12月27日讯/刚刚过去的11月,诗坛声音不断。先是著名诗人梁小斌重病住院,引发诗人生存境况的讨论;之后,由北岛发起的“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又如期启动,吸引了不少诗歌爱好者的目光。谈及“国际诗歌”,中国当代诗歌未免尴尬,因为在西方人眼中,中国当代诗歌没有伟大的诗人,也没有伟大的诗篇。为何中国当代诗歌难获国际认可?
 
01 题材视野狭窄 诗作单一格局小

  哲学宗教精神缺失 中国当代诗格局小

  自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朋友》以来,中国现当代诗歌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中国现当代诗歌脱胎于新文化运动,是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实行文学改良的结果。遗憾的是,中国诗人从西方诗歌中学到的只是诗歌的形式,并没有学到诗歌的灵魂。

  所谓诗歌的灵魂,指的是诗歌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奠定了诗歌的格局和气魄。西方诗歌的主题思想源于重哲学思辨的希腊文化和强调人神关系的基督教精神。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精神使得西方人感情丰富,重视现世享乐,同时也重视超越现实的彼岸世界。

  所以,西方诗歌一方面通过宏大的场面,弘扬英雄主义,推崇个人主义,渲染人之情感;另一方面又有寻求人终极拯救的超越精神,而表现终极价值的宗教精神始终贯穿于诗歌之中。西方诗人对人与自我,人与神的关系探讨较多。从荷马、但丁到叶芝、艾略特,西方诗人总是满怀激情地试图穷尽宇宙的本源与精神的本质。

  西方诗歌的发展脉络一直没有中断,所以诗歌的精神实质从未改变。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歌倾向于表达普遍性,比历史更哲学、更有价值。爱默生认为,真正的诗人与哲学家是一体的,都是在阐释“美”与“真”。西方人对诗歌的理解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哲学的、理性的、普遍性的、真诚的、美好的。

  中国当代诗歌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几乎是平铺直叙地描写现实生活、社会现象,缺少知性、哲学性、宇宙性。从形式与语言来看,中国当代诗歌不乏佳作,但从诗歌的精神价值来说,中国当代诗歌几乎没有灵魂。这种没有灵魂的诗歌与西方坚守的诗歌精神背道而驰,当然难以获得西方社会认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